智財權成企業生存關鍵 專家示警:忽視將付高昂代價

在競爭激烈、創新驅動的市場環境中,智慧財產權已不只是法律議題,而是攸關企業營運與品牌價值的核心資產。專家提醒,若企業忽視智財權的保護與治理,可能面臨法律糾紛、商譽受損,甚至喪失市場優勢。
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蔡志宏指出,創意與品牌的保護並非事後補救,而是必須納入前瞻性的經營策略,企業若能善用法律工具,建立清楚的權利架構與糾紛處理機制,不僅能穩健因應激烈競爭,更能鞏固市場信任、創造營收。
蔡志宏提醒,企業在進行授權談判時,應仔細確認權利人身份、授權範圍與契約條款,避免誤信非真正權利人而衍生法律風險,同時,在商業活動展開前,應做好盡職調查,確認無侵權疑慮,並依照同業合理標準謹慎行事,以符合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降低因侵權導致賠償的風險。
此外,蔡志宏說,除了依循傳統的智財法規外,公平交易法也能成為補充工具,協助防範不正競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與創新價值。
德勤商務法律事務所資深經理兼專利師李家賢則強調,智財治理不僅是合規要求,更是企業永續經營與創新的基礎,在專利、商標、著作權及營業秘密侵權案件日益頻繁的情況下,企業必須建立制度化的智財管理機制,以降低風險並提升應變能力。
李家賢提醒,健全的智財管理制度不只是防禦,更能轉化為營收動能,企業可透過系統性的智財策略,在產品設計、技術研發、品牌經營等過程中,主動識別可保護的標的,並選擇合適的保護方式,同步建立機敏資訊控管與合約審查機制,確保智財安全與有效利用。
李家賢建議,企業定期檢視智財風險,必要時即時尋求法律支援,並透過持續教育訓練提升員工智財意識,從源頭養成「保護智財、避免侵權」的思維,全面提升智財治理能力。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