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偷藏6顆肉鬆麵包!陸客籌不出20萬罰金 當場遣返、5年不得入境

整理/確定6人參戰!國民黨主席改選 資格、時程、人選一次看

電價漲了!10月電價平均漲0.71% 四口之家平均每月增70元電費

要當成夥伴而非敵人!PwC 示範導入 AI 後的四大成效

資誠永續會論壇合照。圖/業者提供
資誠永續會論壇合照。圖/業者提供

面對AI浪潮衝擊,企業該如何善用人工智慧提升競爭力,並同時培養員工的AI數位力?資誠新世代企業家永續會近日舉辦2025年第三次論壇,以「To AI, or not to AI, that's the question」為題,聚焦AI如何落地企業文化與人才發展。論壇除分享PwC Taiwan導入AI的實際案例,也邀集產業領袖探討文化與科技融合,為企業啟動AI轉型之旅。

PwC Taiwan人資長曾博昇以數位長經驗,分享公司如何推動AI應用。他指出,資誠導入自家研發的GenAI工具「ChatPwC Pro」,並透過四大策略讓員工能快速掌握AI,包括建立基礎知識(設計必修課程與舉辦Prompting Party)、塑造創新文化(發行內刊、成立社群)、深化內部應用(提供Prompt範本、複製成功案例)、以及拓展外部價值(對客戶與校園分享經驗)。

曾博昇進一步表示,這些行動帶來四大效益,首先是提升業務成果,創造新的AI收入與價值導向定價模式;其次是強化營運效率,縮短交付時程並節省工時;第三則是品牌與品質,透過AI增加市場聲量並爭取指標性合作;最後是人才發展,提升員工體驗與留任意願。

具體來說,PwC Taiwan利用AI建立「經營決策支援儀表板」,每日自動更新收入、應收帳款等資訊,協助管理層即時掌握營運狀況;也透過「案件分配分析儀表板」均化工作分配。他強調,AI不是取代人,而是全員的合作夥伴,能放大人才價值。

資誠人資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桂竹安則指出,根據PwC《2025全球暨臺灣企業領袖調查報告》,「關鍵技能人才不足」是台灣企業領袖心中的第三大威脅。因此,企業必須重視培養全體員工的AI數位力,讓人與AI協作成為新常態,同時以組織文化支持長期投資與人才信任,才能在AI時代中勝出。

論壇也邀請永豐金控、可果美與三發地產的高階主管分享「超越AI,文化形塑的課題」。與談者普遍強調,AI是工具,但文化與信念才是根本。組織必須先清楚傳達願景,再逐步落地,並長期強化價值觀,才能讓AI轉型有持續動能。

資誠新世代企業家永續會榮譽顧問周建宏也提醒,企業正面對人才短缺與科技顛覆挑戰,尤其是生成式AI的快速發展,更需要思考如何建構「負責任的AI」,期待透過論壇平台的學習與合作,新世代企業家能將AI轉化為未來競爭的關鍵利器。

AI 資誠 企業家

延伸閱讀

兩房雙衛成新世代購屋主流 「遠雄敦富」稀缺規劃吸睛

頂級保母車代表!福斯商旅The New Crafter九人座客車預售價298.8萬元開始接單

BMW iDrive旋鈕將被淘汰?全觸控真的好用嗎?

全運會/射擊新世代竄出頭 鄭晏晴力抗多名奧運國手破大會摘金

相關新聞

實現永續傳承!PwC Taiwan攜手鑫創電子打造AI大腦

在全球工業電腦市場快速變遷、競爭白熱化的環境下,鑫創電子(6680)與資誠創新諮詢公司(PwC Taiwan)共同啟動「...

輝達投資英特爾威脅台積電?宏碁施振榮:台積還是遙遙領先

輝達(NVIDIA)宣布投資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00億元)入股英特爾(Intel),市場人士擔心將影響台積電(23...

Meta AR新品帶動LCoS升溫 TrendForce:LEDoS將於2028年後迎轉機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Meta近日發布的首款量產AR裝置Meta Ray-Ban Display Glass...

輝達入股英特爾 台積電前工程師曝最強CPU+最強GPU一大隱憂

輝達宣布入股英特爾,引發全球熱議。台積電前資深工程師、北市議員曾獻瑩今分析,此為「最強GPU與最強CPU結盟」,短期對台...

工研院啟動「大南方」戰略 打造機器人與無人機國際級創新生態系

工研院今天在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舉辦「創新週系列機器人與無人機產業創新論壇」,聚焦從關鍵零組件到醫療、服務應用系統化研發與...

TrendForce:Meta AR新品推升 明年搭載LCoS產品占比至13%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Meta近日發布的首款量產AR裝置Meta Ray-Ban Display Glass...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