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偷藏6顆肉鬆麵包!陸客籌不出20萬罰金 當場遣返、5年不得入境

整理/確定6人參戰!國民黨主席改選 資格、時程、人選一次看

電價漲了!10月電價平均漲0.71% 四口之家平均每月增70元電費

台積2奈米傳蘋果包過半產能 將讓對手用不到最先進技術

外電報導,傳出蘋果包下台積電2026年2奈米過半產能。路透
外電報導,傳出蘋果包下台積電2026年2奈米過半產能。路透

外電報導,傳出蘋果包下台積電(2330)2026年2奈米過半產能,業界推測,蘋果在蘋果矽(Apple silicon)計畫提早和晶圓廠預訂最先進產能,將讓對手用不到最先進製程技術,成為贏的策略之一,持續為台積電最先進產能最大用戶。

台積電2025年下半年開始量產2奈米,明年將進一步放量。MacRumors報導,蘋果訂單已確保包下台積電 2026 年2奈米製程至少一半產能。

蘋果包下台積2奈米產能
蘋果包下台積2奈米產能

目前台積電最大客戶仍是蘋果。依據台積電年報,2024年最大客戶貢獻6243億元營收,創下新高,年增14.2%,占總營收比重22%。 法人推估,該台積電最大客戶為蘋果。而在蘋果自研晶片計畫中,台積電是促成計畫成功的基礎,因台積電先進製程讓蘋果晶片效能更佳。

除了包下代工產能外,業界傳出,蘋果有多款產品晶片可能採台積電最新封裝技術「晶圓級多晶片模組」(Wafer-Level Multi-Chip Module,WMCM),可望應用在MacBook Pro的M6晶片,以及2026年更新的頭盔Vision Pro以及入門款的新iPhone 機種。

蘋果近十年都是台積電最先進製程的首批最大客戶。蘋果平台架構副總裁Tim Millet主管曾分享Apple Silicon自研晶片成功秘密,關鍵在對手無法直接先用第二代3奈米等最新技術,蘋果從中獲益匪淺,最新技術替產品和客戶帶來了好處。

台積電目前2奈米生產基地已規畫竹科寶山與高雄廠區,業界已傳出,台積寶山2奈米首批產能早早由蘋果全數包下,高雄2奈米產能規畫支援非蘋客戶群,等於寶山廠產能支援蘋果旗艦應用,非蘋應用首批產能將在高雄廠區生產,英特爾也爭取2奈米於今年內投片。

台積電未來擴充產能規劃上,竹科寶山可擴充四期,高雄廠區面積則可達五期以上,外傳南科廠區也可動態升級產線導入2奈米乃至A16等製程,因應客戶群強勁的需求。

台積電先前法說會上指出,2奈米將如期在2025年下半年進入量產,前兩年的產品設計定案數量,將高於3奈米和5奈米的同期表現,其量產曲線與3奈米相似,也將推出N2P製程技術作為2奈米家族的延伸,應用在智慧型手機和 HPC,預計2026年下半年量產。


延伸閱讀

台積2奈米 每片要價90萬

奈米 蘋果 台積電

延伸閱讀

輝達入股英特爾對台積電的影響 法人這樣看

小米17系列手機跑分曝光「多核完勝蘋果i17」 預計下周正式發表

涉國安重罪!台積電(2330)工程師遭續押…律師:情感理由難脫罪責

台積電(2330)現在才進場很韭?網:3年後3千現在不買嗎

相關新聞

實現永續傳承!PwC Taiwan攜手鑫創電子打造AI大腦

在全球工業電腦市場快速變遷、競爭白熱化的環境下,鑫創電子(6680)與資誠創新諮詢公司(PwC Taiwan)共同啟動「...

輝達投資英特爾威脅台積電?宏碁施振榮:台積還是遙遙領先

輝達(NVIDIA)宣布投資50億美元(約新台幣1,500億元)入股英特爾(Intel),市場人士擔心將影響台積電(23...

Meta AR新品帶動LCoS升溫 TrendForce:LEDoS將於2028年後迎轉機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Meta近日發布的首款量產AR裝置Meta Ray-Ban Display Glass...

輝達入股英特爾 台積電前工程師曝最強CPU+最強GPU一大隱憂

輝達宣布入股英特爾,引發全球熱議。台積電前資深工程師、北市議員曾獻瑩今分析,此為「最強GPU與最強CPU結盟」,短期對台...

工研院啟動「大南方」戰略 打造機器人與無人機國際級創新生態系

工研院今天在台南沙崙綠能科學城舉辦「創新週系列機器人與無人機產業創新論壇」,聚焦從關鍵零組件到醫療、服務應用系統化研發與...

TrendForce:Meta AR新品推升 明年搭載LCoS產品占比至13%

根據TrendForce最新調查,Meta近日發布的首款量產AR裝置Meta Ray-Ban Display Glass...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