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凌晨零時動工!民團抗議拆公館圓環 群眾走讀突殺入車陣

92歲嬤離世前「每月定期做一事」 愛孫打開存摺一看跌破眼鏡

漢測預計17日登興櫃 搶攻AI與HPC先進測試市場商機

漢測董事長林冬青。記者簡永祥/攝影
漢測董事長林冬青。記者簡永祥/攝影

專注於半導體晶圓測試解決方案的漢民測試系統,預計9月17日在興櫃市場交易,參考價格100元。漢測成立於2004年,隨著半導體測試產業共同成長,憑藉著完整探針卡產品線、自主研發實力與工程服務基礎,從研發、製造到量產支援客戶需求,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積極搶攻人工智慧(AI)、高效能運算(HPC)、5G/6G及低軌衛星等新興應用市場。

漢測主要核心業務包含「探針卡與耗材」、「工程服務」、以及「客製化產品與代理設備」,全年營收占比分別約為24%、44%、32%。目前實收資本額為2.57億元,總部設立於新竹,並於中國與日本建立銷售與維修據點,為客戶提供更即時且專業的技術支援,致力成為客戶值得信賴的長期合作夥伴。

根據Acumen Research And Consulting市場機構調查,受惠於AI、HPC等應用快速成長,帶動半導體測試需求,全球半導體測試服務市場規模預估將自2025年的108億美元,擴大至2032年的198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達9.1%。Techinsights也預估,2025年與2026年全球探針卡市場規模分別達29.60億美元與33.54億美元,預估至2028年年均複合成長率可望達9.8%。

漢測總經理王子建表示,公司以自主研發為優勢,為台灣唯一能自主研發與製造薄膜式探針卡並提供整卡解決方案的企業,具備從設計、製造到應用的一條龍服務能力,並已於南科設立薄膜式探針卡廠,未來將以此為主力產品。同時,為滿足 ASIC、SoC 等高階測試需求,漢測更與全球前三大探針卡廠商MJC策略合作,導入MEMS技術,在效率、成本與技術上展現優勢。除此之外,更持續導入材料創新與矽光子晶圓測試等前瞻技術,強化市場競爭力。

隨著製程演進,半導體測試面臨「精度與可靠性」及「散熱與成本控管」兩大挑戰。尤其在AI與HPC推動下,晶片效能提升伴隨更嚴苛的能耗與發熱問題,測試難度顯著提高。漢測順勢投入研發,推出散熱模組、耗材與清潔等客製化產品,協助客戶降低測試瓶頸,提升產品品質與良率。展望未來,漢測也將持續拓展海外據點至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與德國,深化與全球大廠的合作。

近年來,漢測獲利表現亮眼,2022至2024年合併營收分別達11.52億元、8.09億元及15.98億元;獲利方面,歸屬母公司純益也從原本虧損3302萬元提升至獲利5678.3萬元,每股純益更自虧損1.65元成長至2.84元。今年前八月營收14.03億元,接近去年營收15.97億元近88%,每股純益高達7元,寫歷年獲利新高,全年營收和獲利創新高可期。

法人表示,隨著新興應用持續推升高精度測試需求,晶圓針測機市場需求同步增加。隨著新增機台數量提升,漢測客製化模組出貨亦同步升溫;該公司憑藉完整產品線、專業技術與全球布局,可望進一步推升營運動能,未來成長可期。

漢測今年參加SEMICON Taiwan展,吸引眾多人潮了解公司產品應用。記者簡永祥/攝影
漢測今年參加SEMICON Taiwan展,吸引眾多人潮了解公司產品應用。記者簡永祥/攝影

營收 半導體

延伸閱讀

台積電於高盛年度大會報喜!四大亮點撐腰、股價續戰高峰

惠特矽光子布局報捷

日月光8月營收月勁揚逾9%

大宇資集團小金雞+1 第三方支付商紅陽即將登錄興櫃

相關新聞

生技股王禾榮科下周一上市掛牌 承銷價能否守住成市場指標

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告,生技股王禾榮科技(7799)已公開發行普通股股票自9月15日開始上市買賣,禾榮科技為初次上市(IPO...

漢測預計17日登興櫃 搶攻AI與HPC先進測試市場商機

專注於半導體晶圓測試解決方案的漢民測試系統,預計9月17日在興櫃市場交易,參考價格100元。漢測成立於2004年,隨著半...

福華盤中觸漲停 碳權題材獲市場關注

福華(8085)12日盤中股價走勢強勁,最高價觸及22.6元,漲幅達9.98%,隨後漲勢有所收斂,目前於22.3元附近震...

銳澤在手訂單攀新高

銳澤(7703)總經理周谷樺昨(11)日表示,積極配合客戶海外布局腳步,已於8月在美國成立子公司,隨著日本、新加坡等海外...

錸寶旗下 來穎奪儲能訂單

錸寶旗下來穎科技(7816)昨(11)日公告,接獲合作夥伴台普威410MWh儲能系統訂單,預計今年第4季起陸續出貨至20...

系統電8月每股虧0.06元

系統電(5309)昨(11)日公布今年8月自結稅後淨損1,160萬元,每股淨損0.06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