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四款新iPhone來了 台積、大立光等蘋概受惠

蘋果新品發表會登場,執行長庫克手握iPhone 17 Pro(左)和iPhone Air(右)兩款新手機亮相。歐新社
蘋果新品發表會登場,執行長庫克手握iPhone 17 Pro(左)和iPhone Air(右)兩款新手機亮相。歐新社

蘋果台北時間昨(10)日凌晨舉行秋季新品發表會,端出四款iPhone新機、最新無線耳機AirPods Pro 3及三款新Apple Watch。

其中,iPhone 17系列新機硬體規格全面升級,僅Pro款入門價調升100美元,其餘全部凍漲,並如預期推出「地表最薄智慧手機」Air,引爆話題。供應鏈透露,鴻海(2317)囊括六成iPhone 17系列新機代工大單,成為蘋果這波新品最大贏家,台積電、大立光也是關鍵供應鏈,同步沾光。

蘋果新品一覽
蘋果新品一覽

蘋果官網公告,iPhone 17系列將於台北時間12日晚間8時開放預購,19日首波開賣。蘋果發布一系列新品後股價跌1.5%,周三早盤跌2.9%分析師指出,這可能是在反映新機價格普遍維持不變,顯示蘋果打算自行吸收川普2.0的關稅成本,市場擔憂可能傷害獲利的疑慮。

蘋果執行長庫克在發表會開場時特別指出,「設計」是蘋果一切工作的核心,也是公司業務發展的基石,「設計」不僅是外觀或感覺,也關乎產品如何運作,打造創新的設計,正是蘋果的企業精神,而全新的產品線勢必會為市場帶來更多驚喜。

此次蘋果共推出iPhone 17、iPhone Air 、iPhone 17 Pro與iPhone 17 Pro Max等四款新機,起售價方面,iPhone 17為799美元,iPhone Air為999美元,iPhone 17 Pro與iPhone 17 Pro Max各為1,099美元、1,199美元。

其中,iPhone 17為本次系列平價版機種,共有薰衣草紫、霧藍、黑、白、鼠尾草綠等五種顏色,螢幕尺寸升級為6.3吋,螢幕更新率也升級為120Hz的ProMotin技術,並搭載A19晶片,螢幕採用超瓷晶盾,抗刮力提升三倍。

iPhone Air則是「地表最薄智慧機」,機身最薄處僅5.6mm,比三星Galaxy S25 Edge的5.8mm還薄,螢幕6.5吋,螢幕更新率同樣達到120Hz,並搭載旗艦機專屬的A19 Pro晶片。

iPhone Air採用蘋果稱之為「太空級」的鈦金屬框架,共有黑、白、金、天藍四種顏色,搭載單鏡頭,其輕薄的絕佳手感,被蘋果在發表會中定義為「握在手中,感覺若有似無」,該機種被視為蘋果今年創新產品之一。

高階機種方面,iPhone 17 Pro與iPhone 17 Pro Max意外只有銀色、藏藍色、宇宙橙三色可選,兩者差異僅螢幕大小,前者為6.3吋,後者為6.9吋,均搭載A19 Pro晶片,正面螢幕為超瓷晶盾2面板,擁有三倍抗刮能力,背蓋下半部為超瓷晶盾,抗裂能力增四倍。

iPhone 蘋果 螢幕

延伸閱讀

iPhone 17系列怎麼選?專家直指「這款最超值」:容量加倍價格不變

「加班到飛起」鄭州富士康iPhone 17產線近全滿 20萬人兩班制趕工

蘋果AirPods Pro 3耳機降噪增2倍 支援即時翻譯

蘋果iPhone Air史上最薄具全天續航力 掀輕薄化風潮

相關新聞

大手筆!國巨砸48.9億元收購茂達28.5%股權 溢價幅度20%

國巨(2327)集團董事長陳泰銘再出手,11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以新台幣每股229.8元公開收購茂達(6138)28.5%...

攜手供應鏈進駐屏科專區 台積莊子壽:提升競爭力並拓展海外商機

台積電副總經理莊子壽今天出席高科技廠房設施論壇時指出,台積電攜手半導體供應鏈於屏東設立生態園區,起心動念是台積電在台灣擴...

iPhone 17、Air 電信三雄資費出爐

蘋果iPhone 17全系列新機與iPhone Air即將開賣,電信三雄中華電信、台灣大、遠傳均端出「零元購機」方案,今...

屏科設首個供應鏈專區 莊子壽:台積攜手供應鏈一起打天下

台積電將攜手半導體供應鏈進駐屏東科學園區,設立國內第一個半導體供應鏈專區,台積電營運/廠務副總經理莊子壽表示,台積電在國...

工研院攜手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 推半導體量測標準

工研院昨與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簽署合作協議,針對半導體量測標準進行跨國科研合作,包括共同執行研究計畫、人才交流與...

K&S攜先進封裝、先進點膠等最新突破 於SEMICON Taiwan亮相

封裝設備龍頭庫力索法(Kulicke and Soffa,簡稱K&S)在今年SEMICON Taiwan展示先進封裝、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