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維持MAGA對抗或轉向溫和 決定2030全球半導體格局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8至9日舉辦第38屆MIC FORUM Fall《馭變:科技主權 全球新局》研討會,8日預測後全球化時代的半導體產業格局。
產業顧問潘建光分析,川普2.0施政仍有高度不確定性,政策變動將影響產業長期布局。未來三年全球半導體產業仍面臨多重壓力:一,美國政策可能影響各國半導體政策規畫;二,主流高科技產品可能因美國市場不確定性,面臨銷售壓力;三,政策與市場交互影響之下,前瞻科技的發展策略與布局面臨高度壓力。在美國企業與民生發展雙重壓力之下,美國會維持MAGA對抗路線或轉向溫和修正友盟關係,將對半導體產業的中長期布局產生重大影響。
展望中長期全球半導體產業樣貌,資策會MIC分析MAGA對抗、溫和修正兩種情境,進一步預測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影響。從半導體區域發展來看,如果維持MAGA對抗路線,美國仍將優先確保最先進技術,以及充足的先進晶圓產能,建立完整的供應鏈聚落,且關鍵產品須在美生產;中國大陸將致力於脫美並發展自主核心能力,如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通用晶片與基礎軟體強化,同時強化FinFET製程的產能供給、加速材料設備自主性與建立自主應用生態系,並拓展南方國家影響力;日本將面臨赴美投資與在地發展的兩難,同時需面對中國大陸在材料與設備的競爭壓力。
MAGA路線將提高對歐美關係的不確定性,影響歐盟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走向,連帶影響雙邊在車用與工業用半導體領域的競合關係;南韓將可能受到美國影響其本土先進製程與高階記憶體的發展,難以擺脫美國主導,也無法發展出較完整的供應鏈聚落。
然而,若未來美國政府轉向溫和修正路線,資策會MIC預測,美國將有機會開放先進技術自有競爭,並僅確保有限的在地先進晶圓產能,對供應鏈聚落也會採取鼓勵投資策略、續推友盟近岸委外。中國大陸會以時間換取發展空間、逐步提升供應鏈自主,並藉成熟產能談判,爭取先進晶片,同時透過跨國合作,爭取更多半導體空間。
日本會將主力放在發展次世代技術,小量維持最先進製程,並與美國合作AI創新應用、與美歐共同因應中國大陸的競爭威脅;歐盟有機會與美國合作新興應用、協同發展車用與工業用,持續吸引美商赴歐投資,不過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將轉趨微妙;南韓將可延續高階記憶體龍頭地位,且先進製程有望備選,同時將吸引歐美供應商前往投資。即使如此,各國仍將逐漸朝向強化自有供應鏈的方向發展,而非仰賴各國專業分工的傳統生態系。
資策會MIC指出,無論何種情境,全球半導體競爭合作關係都將走向區域化,且跨國競爭日趨激烈。短期美國將主導AI伺服器、AI PC與AI手機等先進晶片,中國大陸主攻AI應用、電動車與綠能的自主發展,日本與歐盟發展如車用與工業用等特殊應用,長期來看殊途同歸,各國面臨激烈競爭。
展望未來半導體產業發展,美國依舊是市場龍頭,且掌握先進AI晶片的科技主導力,讓半導體產業始終籠罩在美國政策的影響之下。由於半導體投資與研發皆需提早布局,且有高昂的沉沒成本,面對川普2.0的不確定性與後川普時代的路線變數,無論企業策略是布局國際或鎖定利基,半導體業者皆須審思且適時調整,如何妥善選擇跨國合作、競爭優勢與產業定位,皆是全球企業的關鍵考量與長期挑戰。
資策會MIC產業顧問潘建光表示,台灣半導體業者的未來面臨三條路線的選擇。一、依循美國主導路線,在既有AI資料中心領域持續深耕或擴大,目前已具市場規模,然而已逐漸瀕臨紅海競爭環境;二、滿足中國大陸本土內需市場需求,然而風險是會受到美國的管制與抵制;三、選擇不確定性較高但有潛力的日本與歐洲市場,尤其是相對於美國或中國大陸,台灣廠商擅長的先進晶片設計能量可彌補歐盟與日本的產業短板,然而此條路線需要較長時間的耕耘。面對後全球化趨勢,台灣企業如何在有限資源情況下選擇最有利的路線,將是中長期發展的決勝關鍵。
訂閱《科技玩家》YouTube頻道!
💡 追新聞》》在Google News按下追蹤,科技玩家好文不漏接!
📢 氣!LINE吃空間「照片還會過期」 內行人曝永久儲存推這4款通訊APP
📢 Galaxy Z Fold7超薄摺疊機開箱!實測7功能Galaxy AI+Gemini完美搭配
📢 HTC VIVE Eagle可以用在哪?內行人曝AI眼鏡5大用途高CP:誰戴誰好看
📢 小米行動電源有火災危險!台灣緊急跟進召回1款 這裡可查詢序號
📢 Pixel 10 Pro XL開箱變演唱會神器!實測100倍AI變焦招牌超清楚
📢 蘋果發表會9/10登場!iPhone 17共11大新品傳聞一次看 親民款智慧手錶改版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