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感嗎?2024年每位勞工勞動報酬85.1萬元 經常性薪資增幅創25年最高

去年經濟表現不錯,不少企業大方加薪,去年經常性薪資增幅創25年最高。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經濟表現不錯,不少企業大方加薪,去年經常性薪資增幅創25年最高。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主計總處今(12)日發布2024年工業及服務業勞動報酬統計,主計總處表示,由於去年經濟表現不錯,廠商大方加薪及獎金發放多,去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全年勞動報酬為85.1萬元,較去年增加3.4萬元、4.1%,增幅創14年最高,其中代表加薪程度的經常性薪資增幅2.8%,更創2000年、25年最高,非經常性薪資年增10.1%,則創10年最高增幅。

「勞動報酬」,包括「薪資報酬」及「非薪資報酬」,前者為雇主給付員工經常性薪資與非經常性薪資(年終獎金、年節獎金、紅利、績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薪資報酬」則包含雇主負擔的員工保險費、提撥退休準備金或支付之退休金、資遣費、職工福利金及其他福利金支出。

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去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每人全年勞動報酬為85.1萬元,較2023年增加3.4萬元、4.1%;其中薪資報酬73.2萬元(含經常性薪資55.7萬元及非經常性薪資17.5萬元),年增3.1萬元,4.4%,非薪資報酬為11.9萬元,年增2.3%。

官員表示,2024年因全球經濟穩健、內需市場熱絡,廠商加薪比例高,並增加發放年終獎金及績效獎金,去年薪資報酬中的經常性薪資平均55.7萬元,年增1.5萬元、2.8%,增幅是2000年以來最高。主計總處表示,往年經常性薪資年增率大都是1%左右,直到2022年開始約2.7%,去年增幅2.8%是25年來最高。

至於包括加班費及非按月發放之工作、績效獎金的非經常性薪資則有17.5萬元,年增1.6萬元、10.1%,增幅是近十年最高。非薪資報酬為11.9萬元,年增2.3%。

主計總處表示,2024年受僱員工總報酬中,經常性薪資、非經常性薪資及非薪資報酬所占比重分別為65.5%、20.5%、14.0%,其中非經常性薪資較易受景氣波動影響,去年占比重升至20.5%,與2022年同為歷年最高,較2023年上升1.1個百分點,至於雇主保費、退休金提撥等非薪資報酬占比,因為去年勞保費未調高,因此占比較2023年下降0.2個百分點。

就各行業之受僱員工每人勞動報酬增幅觀察,去年以金融及保險業平均每人勞動報酬148萬7728元居冠,年增8.5%最多,光非經常性薪資就高達45萬2556元,也是名列第一;第二名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勞動報酬137萬8424元;第三名則是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115萬2760元。但是教育業等低薪產業,去年勞動報酬只有49萬元,支援服務業只有56.6萬元,產業M型化狀況更趨明顯。

薪資 退休金

延伸閱讀

六大工會籲醫療加薪留才 石崇良:預計10月討論因應措施

破產速度加快!勞保潛藏負債高達逾13.5兆 一年間竟暴增1.7兆元

重要民生物資漲幅擴大

趙少康:賴總統真的敬軍愛軍 就編足預算為軍人加薪

相關新聞

你有感嗎?2024年每位勞工勞動報酬85.1萬元 經常性薪資增幅創25年最高

主計總處今(12)日發布2024年工業及服務業勞動報酬統計,主計總處表示,由於去年經濟表現不錯,廠商大方加薪及獎金發放多...

達德能源 籲陸域風機更新加速

台中氣候行動城市論壇昨登場,德商達德能源董事長曾葳葳分享,台灣未來十年間將有逾三百MW陸域風機面臨更新評估,呼籲政府支持...

租賃條例修法盼增惡房客條款 內政部:續蒐集意見

內政部預計月底提出租賃條例修法,提升房客權益保障。內政部今天說,近日舉行座談會時,有與會團體盼修法也兼顧房東權益,針對惡...

連16個月薪資超車通膨 前7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增1.09%

主計總處今(12)日公布7月受僱員工薪資統計,今年1至7月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每人4萬7651元,...

AI應用討論鑼鼓喧天 台灣電力供應困境浮現

一年一度的台北國際半導體9月12日落幕,參觀人數突破12萬人次,創歷史紀錄,這也讓全球大大看到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不過,相較於5月台北國際電腦展,業界大力討論AI(人工智慧)由雲端向終端快速拓展,今年的半導體展,卻是更認真地檢討AI快速發展雖好,但電力不夠用恐將是接下來的難題。

AI 與新機需求拉動訂單 7月平均月薪與工時雙升

主計總處12日公布最新薪資統計指出,今年1至7月,全體受僱員工平均月薪達47,891元,年增率2.98%,創近三年同期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