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服役近了?中共航母福建號穿越台海 軍事專家:勢必衝擊台澎防衛作戰

他見iPhone 17最貴破7萬「都誰在買?」 網曝2種人會有需要

美突擊現代汽車廠 暴露貿易和移民法規間的巨大差距

金融壓力測試 8家沒過關!大股東面臨增資

川普關稅效應未歇,金管會針對38家本國銀行及全體產壽險業,以2024年底資料做「壓力測試」。聯合報系資料照
川普關稅效應未歇,金管會針對38家本國銀行及全體產壽險業,以2024年底資料做「壓力測試」。聯合報系資料照

川普關稅效應未歇,金管會針對38家本國銀行及全體產壽險業,以2024年底資料做「壓力測試」,昨(11)日結果出爐,共三家銀行、五家壽險未能過關,合計八家業者須提出增資、發債或資產負債改善等資本強化方案,大股東恐面臨增資壓力。

金管會強調,僅少數業者需改善,但整體銀行與保險業的資本適足率在嚴峻或極端情境下仍符合法定標準,顯示金融業抗壓能力足夠。

金融業最新壓力測試
金融業最新壓力測試

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表示,此次測試已納入川普關稅政策衝擊,三家未過關銀行主因假設關稅戰重創經濟,信用風險損失大增所致。目前其中一家已完成增資,另兩家將於年底前完成發債。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指出,壽險壓力測試採用2008年金融海嘯組合情境,涵蓋關稅戰引發的市場波動。結果顯示,五家壽險業因資本適足率(RBC)、淨值比本就偏低,損失吸收能力差,「加壓」後自然未能過關,又以股匯市變動衝擊大。金管會已要求其提出補強方案並送董事會審議。

「壓力測試」猶如金融業的模擬考,用以檢視在不同情境下資本是否仍達法定要求。銀行業需維持普通股7%、第一類8.5%、資本適足率10.5%、槓桿比3%;壽險業則需RBC達200%、淨值比3%。

金管會每兩年對銀行業提公版的測試情境有三大類,一是總體經濟,包括國內外經濟成長率、失業率、房價等,二是市場風險因子,包括利率(衍生性商品)、匯率和商品,三是作業風險。又以總體經濟使信用風險預期損失增加,占九成為影響大宗。

此次38家國銀在輕微情境下,平均普通股權益、第一類資本、資本適足率及槓桿比分別為10.68%、11.85%、13.74%、6.05%;在嚴重情境下則降至9.41%、10.58%、12.35%、5.44%,仍高於法定門檻,顯示整體銀行業資本仍具緩衝力。

壽險業測試則涵蓋保險風險、市場風險及新增的流動性風險;產險業則是氣候變遷風險。蔡火炎指出,整體壽險在流動性需求上均可滿足。

其中市場風險測試結果,壽險業資本適足率245%、淨值比6.1%;產險業則分別達419%與29.4%,皆遠高於最低標準,顯示金融體系在全球經濟與金融環境劇烈變動下,整體風險仍可控。

壽險業 淨值比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衝擊!金管會壓測點名8家補強 壽險業最脆弱

券商網站指台積電為中國台灣 王定宇促金管會訂罰則

壽險雙雄積極承作房貸 成本高、效益低同業觀望

壽險業第四家!富邦人壽首度海外發債6.5億美元

相關新聞

美降息預期受惠!金控雙雄富邦、國泰8月雙賺破百億 股價強漲勝大盤

金控雙雄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8月單月雙雙賺破百億元,12日雙雄股價也表現強勢,目前股價均上漲超過1.5...

前七月信用卡簽帳額創高 繳稅季、旅遊旺季助攻 全年可望超越去年

繳稅季、旅遊旺季助攻,今年7月、前七月累計信用卡總簽帳金額皆創史上新高。金管會銀行局昨(11)日公布統計,7月32家國銀發行的信用卡簽帳金額達6,533億元,累計前七月共2兆9,031.3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金管會預期,若今年成長趨勢持續強勁,全年簽帳金額可能超越去年的4.6兆元。

八金融業壓力測試嚴重情境下未達標須增資 金控新一波併購競賽機會增

金管會11日公布金融業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共有五家壽險、三家國銀等一共八家業者,在最糟情況下未達標、面臨增資壓力,部分業者...

國泰資產管理高峰會10月15日登場 集結投資權威三巨頭靈活投資迎變局

全球政經局勢震盪,資金流向與投資配置快速改變。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台灣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GDP)34,040美...

新台幣午盤強升1.16角 暫收30.228元

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今天中午暫收30.228元,強升1.16角,成交金額7.87億美元

玉山 Unicard「行動支付月」起跑 超商、全聯消費同享回饋

玉山銀行Unicard主打「百大指定消費」回饋,推出以來廣受好評,即日起至10月31日推出「行動支付月」活動,只要透過玉...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