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調停者」卡達:美國戰略盟友,為何也是哈瑪斯海外基地?

「鬼才之道」已婚編劇遭控性騷!深夜發千字文正面回應了

好天氣只剩1周! 粉專曝「這時」可能有颱風逼近台灣

前七月信用卡簽帳額創高 繳稅季、旅遊旺季助攻 全年可望超越去年

信用卡示意圖。圖/AI生成
信用卡示意圖。圖/AI生成

繳稅季、旅遊旺季助攻,今年7月、前七月累計信用卡總簽帳金額皆創史上新高。金管會銀行局昨(11)日公布統計,7月32家國銀發行的信用卡簽帳金額達6,533億元,累計前七月共2兆9,031.3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金管會預期,若今年成長趨勢持續強勁,全年簽帳金額可能超越去年的4.6兆元。

根據金管會銀行局統計顯示,截至7月底,總流通卡數約5,995萬張,月增8萬張或0.13%,總有效卡數約3,986萬張,月增24萬張或0.61%。今年7月信用卡簽帳金額首度站上6,500億元,月增2,596億元或65.94%,與去年同期相比則成長2,565億元、年增率達64.64%,累計前七月簽帳金額2兆9,031.39億元,年成長5.84%。

進一步分析刷卡金額成長原因,銀行局副局長王允中指出,受惠於綜合所得稅入帳,在6,533億元的刷卡金額中,共約2,185億元的信用卡繳稅金額,相較於去年2,099億元或往年信用卡繳稅金額更高,占比約33.45%,此外,暑期旺季國內外旅遊刷卡等也是疊加因素。

王允中表示,去年全年簽帳金額約為4兆6,856億元,若今年成長趨勢持續維持強勁,預期今年刷卡簽帳金額有望超越去年。

觀察7月發卡情形顯示,當月發卡最多的是玉山銀行,共發行11.09萬張卡,其次是中國信託銀行,發行近8.2萬張,第三名是台新銀行,發行近5萬張,接著是國泰世華銀的4.6萬張和北富銀的4.1萬張;停卡排名則依序是中信銀12.6萬張、玉山銀7.9萬張,以及台新銀4.8萬張;單月簽帳金額排名方面,依序是中信銀1,259.7億元、玉山銀1,211.5億元、國泰世華銀1,017億元、北富銀709.9億元、台新銀630億元、星展銀312.2億元。

王允中指出,中信銀停卡較多的主因是持續在清理呆卡,發卡較多主要則是LINE Pay卡、百貨卡和交通卡等三類;至於玉山銀停卡最多主因仍是家樂福聯名卡持續換卡,主要換發卡別為玉山Unicard。

信用卡刷卡金額屢創新高,不過逾期三個月以上帳款占應收帳款餘額(含催收款)的比率卻逐步下降,銀行局統計,7月平均約為0.23%,較6月底的0.29%略有下滑,顯示民眾的口袋變大,刷得多也能如期繳交卡費。

信用 玉山 繳稅

延伸閱讀

國銀7月信用卡簽帳金額統計出爐 6533億創歷年單月新高水準

前東京都議員談信用卡公司審查成人遊戲:不透明的機制是最大的隱憂

楊千霈驚爆「護照掉半年才發現」!信用卡、錢包也不見

中國信用卡業務降溫!網曝「經濟轉弱」:股市越爛越噴

相關新聞

金融壓力測試 8家沒過關!大股東面臨增資

川普關稅效應未歇,金管會針對38家本國銀行及全體產壽險業,以2024年底資料做「壓力測試」,昨(11)日結果出爐,共三家...

前七月信用卡簽帳額創高 繳稅季、旅遊旺季助攻 全年可望超越去年

繳稅季、旅遊旺季助攻,今年7月、前七月累計信用卡總簽帳金額皆創史上新高。金管會銀行局昨(11)日公布統計,7月32家國銀發行的信用卡簽帳金額達6,533億元,累計前七月共2兆9,031.3億元,創史上同期新高。金管會預期,若今年成長趨勢持續強勁,全年簽帳金額可能超越去年的4.6兆元。

百和8月 EPS 0.46元 法人持續看好營運後市

百和(9938)8月自結每股獲利(EPS)0.46元,7、8月累計自結EPS 0.76元,獲利表現優於法人預期。

六大壽險外匯準備金8月飆破3,062億元 創史上新高

受惠於8月新台幣兌美元貶值,壽險業者的海外投資評價利益和處分利益同步上升,也推升六大壽險公司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暴漲...

國銀放款中小企 動能強勁

據金管會2025年7月底統計,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10兆6,835億元,單月大增1,145億元,寫下歷年同期次高紀錄,...

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國泰金創新「沙龍」體驗

國泰金控聚焦三大永續主軸「氣候、健康、培力」展開相應作為,攜手子公司與公益集團於「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與產官學研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