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活水並沒來 建商:央行應放寬不動產放款比例

針對日前行政院大開新青安房貸水龍頭,央行同步放寬換屋族「先買後賣」的切結期限,從12個月調整至18個月,寶和建設執行副總經理王董騏表示,短期內放貸資金增加仍然有限,目前僅能說信心面回溫作用大於實際面,他認為在房價基期不斷提高下,央行未來應考慮適度放寬不動產放款比例,避免房市資金受到大幅限制。
王董騏表示,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對房地產如同緊箍咒,目的就是要房價受到抑制;觀察代表中古屋房價的「信義房價指數」2025年第1、2季連續下挫,而代表新建案的「國泰房地產指數」第2季下跌、第3季漲跌仍有變數;反觀今年中和區在第2季開出122萬元的新高價位,房價一漲一跌之間,政府對於是否繼續打房確實承受不同壓力。
他表示,政府應該審視此次造成高房價的原因,並非單純都是投機炒作造成的。政府祭出信用管制、囤房稅、房地合一稅後有效抑制短期投機炒作讓交易量下跌,但近3年來仍然受到缺工缺料、輸入性以及消費性通膨影響,房價仍小漲或持平。
王董騏表示,政府不應將房價打下來作為最主要目標,而是應該尊重市場供需機制來自然調控,配合社宅與租屋補貼、首購屋利息補貼等配套政策,並兼顧自住客的貸款需求,讓不同居住需求的人都能找到合適的購租屋方案。
他表示,市場普遍認為,就算鬆綁第七波信用管制,央行仍然會盯緊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及不動產放款總量管制,以目前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水位維持36至37%左右,央行不可能真的打開大水位讓資金進入市場。
但以目前成本提高帶動房價上漲,不動產集中地將不可避免地會不斷提高。央行或可比照美國、英國、澳洲經驗,適度放寬不動產放款集中度的比例。
他表示,國銀雖承作首購貸款,不過一般民營銀行因不動產放款水位仍高,因此實務上還是會擇優選擇客戶核貸,短時間變動不會太大;此外,當前房市氛圍處於觀望,買賣最大的問題還是雙方對於價格的認知,倘若無法順利成交,雖央行放寬先買後賣的切結期限至18個月,民眾可能還是要留意,換屋時房屋買賣間自有資金與貸款的銜接。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