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挑戰連10漲 勞團喊4%籲政策性補貼

勞動部26日將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勞團認為,關稅不應為壓低最低工資調漲藉口,調幅應為4%,並由政府提供補貼,但「錢必須花在刀口上」,產業應提出證明,而非全面性補貼。
勞動部日前發出開會通知,今年最低工資審議會將於26日上午10時於勞動部舉行,將邀請勞資政學4方委員,就審議指標及經濟情勢等資料共同審議最低工資,審議結果將報行政院核定後,明年1月1日上路。
現行最低工資為月薪新台幣2萬8590元、時薪190元,依照過往審議默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全反映以及經濟成長率勞資共享,今年調幅可能落在4%左右;如確定調漲,將是台灣連續10年調漲最低工資。
不過,因為美國關稅衝擊,各產業狀況落差大,加上目前全台已有4863人減班休息,未來景氣動向不明,都為今年審議增添難度及變數;但多數勞團仍主張,最低工資是保障勞工最低生活水平的規定,應調漲最低工資。
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楊書瑋表示,雖然全球經貿環境不確定性升高,但不應以關稅作為壓低最低工資調漲的藉口,過去幾年台灣經濟表現穩健;而在物價部分,儘管通膨持續低於2%的警戒線,但17項重要民生物價因天災等因素影響,仍有近1.8%的年增率,其中外食費和房租分別上漲3.48%及2.33%,顯示租屋族及民眾外食壓力仍大。
楊書瑋認為,若一面承認經濟成長亮眼,一面卻用關稅衝擊為理由阻擋勞工調薪,無異是將產業利益凌駕於廣大勞工的基本生活之上。
楊書瑋也提到,美國關稅衝擊非台灣獨有,面對國際貿易成本及物價波動加劇,維持勞工實質薪資、促進國內內需產業仍是多國共識,包括德國、法國、英國、韓國、日本等,都確定2026年調升最低工資;其中日本漲幅高達6%,不僅超越2024年度的5%,更創下連續23年調漲的新紀錄,審議委員會就明確表示,這次調整就是基於物價持續上漲所制訂。
審議委員之一、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告訴中央社記者,美國4月起針對工具機、紡織製造業祭出關稅,農業與汽車產業供應鏈後續也可能受影響,但這些並非「百工百業」普遍情況;因此,審議仍希望依照默契,也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全數反映、勞資共享經濟成長果實來訂定調幅。
戴國榮表示,「不能因少數受關稅衝擊產業來壓低整體最低工資調幅」,針對受關稅衝擊產業,政府可以比照疫情期間,針對受影響產業提供薪資補貼,但「花錢要花在刀口上」,政策性補貼不應是全面性,應由資方提出受影響證明才給予補貼。
戴國榮說,台灣勞動市場呈現「L型」結構,高科技產業高薪拉升平均薪資,但仍有逾6成勞工薪資低於平均值,顯見多數人對調薪「無感」;去年新修的中小企業租稅優惠政策,應進一步檢視哪些行業因修法調高薪資、哪些仍「死都不調薪」,並研擬配套,才能真正解決低薪問題。
針對今年的最低工資審議,勞動部長洪申翰日前指出,勞動部作為最低工資審議的機關,會在法定程序下,充分掌握目前整體經濟指標、社會情勢及相關意見,在審議上做通盤思考。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