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關稅衝擊最低工資審議…資方盼凍漲 學者:仍應考量CPI

明年最低工資是否調漲,勞動部26日將進行審議,受美國關稅衝擊,資方紛喊話「凍漲」,但學者指出,各國訂定最低工資都是為保障基本生活成本,審議仍應考量消費者物價指數。
最低工資法明定,必須於每年第3季召開最低工資審議會議,決定明年最低工資是否調整,勞動部日前已發出開會通知,確定今年審議會於26日上午10時於勞動部召開,將邀請勞、資、政、學四方委員共同審議。
不過,籠罩於美國關稅的陰霾之下,部分資方團體都呼籲「凍漲」最低工資,經濟部長龔明鑫日前也對外表示,「過去的公式,至少今年來講不是那麼適當」,將向行政院、勞動部表達經濟部想法,引發外界議論。
依照過往審議會調幅默契,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全反映以及經濟成長率由勞資共享,今年調幅可能落在4%左右,如審議後確定調漲,將是台灣連續10年調漲最低工資。
審議委員、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表示,現今最低工資審議本就有彈性可以調整,不覺得有需要另外設一個公式或是另一套審議機制來審議最低工資。
辛炳隆舉例,過往審議時,經濟成長分配果實本就有彈性調整,過去曾有勞資共享,也有考量情勢降為1/3或是提高至2/3等納入最低工資調幅,唯一不能變動的就是CPI。
不過,辛炳隆也表示,今年審議確實困難點在產業別差異大,但綜觀其他國家,只要是訂定最低工資法的國家,都會考慮生活成本來審議,像是法國的最低工資甚至是跟著CPI連動,確保勞工實質購買力。
辛炳隆表示,最低工資法立法宗旨就是確保勞工合理最低工資,目前為止只要有訂最低工資的國家,大部分都不會把CPI這個變數給拿掉。
審議委員之一、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戴國榮說,勞團主張今年最低工資審議仍依照過去勞資政學4方共識默契來審議最低工資,可以理解資方的想法,但最低工資法已經建立了制度性審議框架,不應重回「漫天喊價」狀況。
戴國榮表示,不應該把過去的協商公式打破,在所得分配不均造成的情況下,貧富差距將會持續擴大。
針對今年最低工資審議,勞動部長洪申翰日前指出,勞動部作為最低工資審議的機關,會在法定程序下,充分掌握目前整體的經濟指標及社會情勢,以及各利害相關方的意見,會在審議上做通盤的思考。
台灣最低工資從前總統蔡英文至總統賴清德任內已經連續9年調漲,使得月薪從2016年的新台幣2萬8元調至2萬8590元,調幅約42.9%,時薪則從120元調至190元,調幅約58.3%。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