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實質經常性薪資 不到44K…顯示所得分配不均現象依舊

行政院主計總處昨(12)日公布最新薪資統計,前七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7,651元,年增2.98%,增幅近三年新高。
剔除物價因素後,今年前七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3,624元,年增1.09%,成長幅度也創近五年同期最高,代表薪資成長超越物價漲幅。由於通膨趨緩,薪資成長已連16月超過通膨。
特別的是,前七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年增2.98%,是近三年來新高,然而反映實際「薪情」的中位數並未同步呈現,前七月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8,170元,年增2.78%,實質經常性薪資中位數年成長0.90%,反映大多數勞工所得未及平均值。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說,經常性薪資變動較快的部分原因來自基本工資調整、廠商普遍加薪,以及個別企業薪資結構改變,使高薪群體拉升平均值;但中位數增幅相對有限,可能受人員結構變化影響。
譚文玲舉例,7月畢業生及暑期打工族陸續進入職場,薪資偏低,對分布排序產生影響,進而壓低中位數。她強調,中位數受新進人員比例及職位分布影響較大,變動原因比平均數更複雜。
因個別受僱員工從事行業及個人條件與資歷不同,薪資與整體受僱員工平均薪資有所差異,依照行業觀察,今年前7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低於整體平均者,包括住宿及餐飲業34,977元、其他服務業36,598元、製造業45,637元;不過,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為56,916元。
主計總處分析,7月薪資成長主因廠商發放績效獎金與員工酬勞,加上最低工資持續墊高,推升經常性薪資。由於近期物價漲幅趨緩,實質經常性薪資回到正成長,代表薪資成長不再被通膨吃掉。她提醒,雖然平均數提升,但經常性薪資中位數仍低於平均數的人數比重偏高,顯示薪資分配不均現象依舊存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