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U18世界盃/中華隊投打守不如南韓1:8慘敗 想拚冠軍戰門票很難

前男友爆惡行!控遭龔益霆下藥性侵 江祖平今赴士檢完成筆錄

失智風險高44%!最新研究吃多「這類食物」 罹患帕金森氏症機率增2.5倍

普發現金1萬元要來了 民眾會大方消費還是存起來?學者這麼看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普發現金預算,全民即將每人拿到1萬元現金。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普發現金預算,全民即將每人拿到1萬元現金。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普發現金預算,全民即將每人拿到1萬元現金,經濟學者認為,全民普發現金對經濟拉抬效果在景氣好時效果最佳,但台灣經濟目前集中出口產業,占七成五的傳產業都很慘,多數人拿到錢可能會存起來,紓困作用大於經濟效益。學者憂心,若發放時間落在美國關稅衝擊最大期間,很多人面對所得不確定性,也會選擇存下來而非消費。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分析,發現金代表人民可支配所得增加,理論上會提升民間消費,一般在經濟景氣好時,民眾會將額外拿到的錢做消費,而且政府因為發放現金,也會增加行政成本支出,都有助推升經濟成長率。但若在景氣下行時,民眾可能就會把錢存下來,拉抬消費效果有限。

他說,目前台灣經濟表現處於兩極化,出口產業非常暢旺,8月出口年增率34%,且從2月以來持續兩位數成長,其中資通訊年增率飆到80%,電子零組件成長35%,但橡膠產業、基本金屬及紡織、運輸產業都是負成長,科技傳產兩樣情,對從事傳產業的從業人員來說,未來充滿不確定性,加上台幣升值雙重傷害,普發現金就會形成不同消費效果。惟資通訊ICT從業人口占不到1/4,可以想見大部分人會存起來,此時紓困效果比較大。

邱達生強調,普發現金的預算是帳面上超徵,只是提出預算與最後徵收預算有差距,但政府仍有很多隱藏債務,只是隱藏債務只有政黨是執政黨時才會關注,當在野黨時大家都很大方。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則說,發放消費券或現金,經濟學上都會有「乘數效應」,也就是一個人花了1萬元消費,商家拿到1萬元後,又把創造的所得再去消費,如此形成的經濟循環創造出的經濟效益可能是1萬元的好幾倍。

不過,此次發放現金經濟效益較以往有限,原因是此時剛好遇到美國關稅衝擊,愈來愈多人面對無薪假或失業,若有現金入帳,會選擇存起來,以備日後不時之需,與之前疫後大家積極消費不同。

吳大任表示,如果上半年發放現金,經濟比較好,美國關稅影響還不大,大家可能比較願意消費,有助拉抬內需,若是晚到9月、10月才發,隨著關稅開始執行,以及232條款高關稅衝擊大,很多家庭會擔心未來是否面臨無薪假、失業,所得面不確定性變大,消費態度會變得保守。

政府最快10月會發放1萬元現金,但隨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國人所得面信心,人民拿到現金敢不敢大方消費?學者打問號。圖/本報資料照片
政府最快10月會發放1萬元現金,但隨著美國對等關稅影響國人所得面信心,人民拿到現金敢不敢大方消費?學者打問號。圖/本報資料照片

關稅 消費券 普發現金

延伸閱讀

墨西哥擬對進口汽車、製造業加徵關稅 經貿辦:密切關注

台股頻頻創高⋯關稅預測失準?網酸:恐慌過頭還是被打臉

國際局勢、關稅震盪 畢嘉士中秋公益禮盒買氣低迷

無薪假恐成惡性循環 學者示警看不到盡頭

相關新聞

防堵洗產地!財政部鼓勵檢舉「偽冒台灣製造」 將核發檢舉獎金

財政部關務署表示,為防堵中國大陸及第三地出口貨品違規轉運(洗產地),繞經我國偽冒臺灣製造後轉運至美國,財政部已於今天以台...

三大效應 中小企業放款7月增1145億創下史上次高月增水準

金管會今日公布最新的國銀中小企業放款統計,截至114年7月底止,全體國銀的中小企業放款餘額10兆6835億元,較上月底增...

普發現金1萬元要來了 民眾會大方消費還是存起來?學者這麼看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普發現金預算,全民即將每人拿到1萬元現金,經濟學者認為,全民普發現金對經濟拉抬效果在景氣好時效果最佳,但...

工研院、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 推動半導體量測標準化

臺英關係再深化,工研院11日與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宣布簽署合作協議,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英國科學創新和技術部(D...

關稅衝擊!洪申翰:減班休息趨勢增 機械業、金屬製造業較明顯

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調整、新台幣匯率波動及國際貿易情勢變動,勞動部推動「安定就業」與「照顧民生」雙軌措施,並透過特別預算挹注...

普發現金最快10月領!台中市民盼「快就好」:只要能領到怎麼領都沒關係

普發現金最快今年10月就能領,台中市很多民眾都很期待,有的盼「快就好」,也有的建議直接入個人帳戶,或與超商合作,免民眾為...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