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運動部成立 李洋部長的功能?

日前運動部成立,首任部長在總統賴清德欽點下,由剛滿30歲、過去專注於打球的二屆奧運金牌李洋走馬上任。國人曾一起隨著他與夥伴在奧運場上的拚勁起伏,最後他能奪牌,大家都與有榮焉。現在卻要走進政治廚房,在當前的挑戰下,恐怕比他過去任選手時更複雜。或許想想過去擁有諾貝爾獎得主光環的李遠哲介入政治的後果:最初也是風光入局,最後折損名聲,李洋部長能不戒慎恐懼嗎?
體育界對他期待甚殷。不少運動員著眼於李之前的運動員身分,稱「運動員最了解運動員的需求,以李洋專業的運動背景,一定更能為運動員發聲,改善或提升台灣的運動環境」;另外也有體育行政前輩說,李須將眼界打開,主動規劃照顧選手、在短時間內處理單項運動協會複雜的人事與權力結構、部內龐大的經費如何有效配置,將是李部長必須向立法院說明的首要任務。
然而,李部長能符合多少期待,不容樂觀。首先,相對於過去藍營愛向外找部會首長,民進黨則是以派系治國為主。自己人都分不夠了,這次卻對李虛位以待,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大環境對綠營執政氣候不利,需要李的光環。這主要著眼於宣傳,而不是因為他有理念。外界可以看到大罷免後,賴鋪排的新人事,被媒體稱為「發言人世代」,可知賴在罷免案失敗後,歸因於宣傳問題,這才親自出馬找上有媒體曝光度的李洋。換句話說,一旦李名聲下挫,就可能是準備下台之時。
其次,賴表示,從李洋致詞當中,可以看得出來他已經做好準備。但是做好什麼準備呢?李在運動部成立當天提示的未來工作六大重點,除了一開始就破題講要落實總統政見外,全部都是延續過去教育部體育署的政策,接著又再談擴大動滋券發放年齡與體育班存廢議題,頗好奇哪個是李部長自己的看法?
當記者問起「體育班存廢」議題,他表示,「這個問題確實需要跨部會,並且和教育部持續討論」;3月各單項協會改選,他說「關於人頭會員的部分,我自己確實還不太理解」;以及9月即將到來的名古屋亞運,李則稱,「我沒有辦法評估,明年亞運應該能獲得幾面金牌,但我能做的就是將運動員權益保護到最好。」如果李只是來執行已規劃好的政策,卻又因長期專注打球缺乏行政經驗與對體育政策的了解,能做好什麼準備,令人疑惑。
第三,從部內人事安排來看,也看不出來李有一展抱負的機會。他找了兩個機要秘書,一個是前體育主播,另位則是位年輕的助理教授。姑且不論這兩位的專長對宏觀體育環境了解多少,也好奇他找兩人的動機,但至少機要秘書在行政機關角色清楚,而真正負責政策的次長是原體育署長與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執行長,以下的重要職務,也多由原行政官僚出任。觀察這樣的人事組合,往好聽點講,是要使政策具有延續性,直白點說,就是原官員早就已經把政策規畫完了,李部長只是出來裝裝樣子而已。
但即便是執行,李部長談的工作也有頗多高難度。例如他說要提升台灣舉辦國際賽會的能力和能見度。但想要辦大型國際賽會,是否要跟對岸有一定接觸或默契?反中的賴政府願意給李部長多大空間呢?單項協會問題很多,李部長有的招數,前面長官,包括他的次長也都具備,但也沒能好好整治。李部長可有新招?看起來還要多多加油,首先把體育政策內容好好了解一下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