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學生活才7天…夜校女大生遭17歲前男友砍死 校方哀痛「未能實現夢想」

5車撞成一團!台88線高雄段事故嚴重塞車 現場一片狼藉2人受傷

台中沙鹿命案…男「44秒狠砍31刀」殺前女友 死者父母認屍不發一語

院長廖俊智親自領軍 中研院首創「雙固碳系統」 登國際頂尖期刊

中研院研究團隊研究「雙固碳系統」,登上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圖為廖俊智院長(前排左三)、唐堂副院長(前排左二)及研究團隊。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研究團隊研究「雙固碳系統」,登上國際頂尖期刊science。圖為廖俊智院長(前排左三)、唐堂副院長(前排左二)及研究團隊。圖/中研院提供

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佔地表吸碳量的絕大部份,然而植物固碳的效率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如何更有效率地「固碳」,是當前國際科學界關切的課題。中研院研究團隊,近期以合成生物學方式設計人工固碳系統,並首度創造自然界未曾有的「二碳」(C2)植物,使固碳效率提升達50%,生長速度與油脂合成量更突破極限,為未來減碳、增進能源與糧食安全開啟新方向。此一研究成果9月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此一團隊由中研院院長廖俊智領導的研究團隊,結合中研院生物化學研究所、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組成跨領域團隊合作挑戰關鍵議題。

廖俊智表示,植物光合作用所吸收的碳是人為碳排放量的10至20倍。但光合作用進行的同時,也會釋放二氧化碳,稱為「光呼吸作用」。此外,在植物合成油脂類化合物時,又會排出二氧化碳。此兩機制導致固碳效率降低。早在十多年前於美國從事研究時,便關注如何因應此兩大挑戰。

為突破此兩項瓶頸,研究團隊精心設計人工固碳「McG循環」,並陸續在細菌、光合菌中試驗成功。團隊再進一步將McG循環應用於植物中,以阿拉伯芥進行實驗,與既有的「卡爾文循環」協同運作,構建出嶄新的「雙固碳系統」。成果超乎預期,成為自然界未曾演化出的新型固碳系統。

廖俊智表示,自然界演化出兩種機制來減輕一般「三碳」(C3)植物光呼吸作用的負面效應。一種是將三碳植物演化成「四碳」(C4)植物,如玉米、甘蔗、狼尾草等,另一種是所謂CAM植物,如仙人掌、鳳梨、蘭花、火龍果等。此次中研院團隊創造出第三種機制,將三碳植物轉成「二碳」(C2)植物,並發現效果遠比預期好。不但固碳效率大幅提升、生長速度更快,且生產大量油脂,生長量增加2至3倍。若後續研發成功,或可為未來永續航空燃油甚至其他化學品提供可能料源。

此項成果為基礎科學的重大突破。但廖俊智強調,目前尚無法立即解決全球碳排放與糧食安全的問題,欲實際應用仍有多項研究問題須解決,如性狀穩定性,對環境的影響,如何以基因編輯取代基因轉殖技術,及如何在經濟作物中複製此成功經驗等。

共同作者、植微所特聘研究員吳素幸表示,此研究顯示合成生物學可以提供嶄新的視角,以研究植物生長調控的機制。另一共同作者、農生中心主任葉國楨表示,已整合院內專家,持續投入此方向的研究,期待能將此概念導入經濟作物,如稻米、蕃茄、蘭花等。

中研院研究團隊研究「雙固碳系統」,運用儀器測量植物的碳含量。圖/中研院提供
中研院研究團隊研究「雙固碳系統」,運用儀器測量植物的碳含量。圖/中研院提供

固碳 團隊

延伸閱讀

開發「雙固碳」系統 植物能吸更多碳、長更好

中研院兒童科普日合併院區開放日 10/19登場

法總統科學顧問訪台 回贈283冊書給中研院

法國總統科學顧問訪台 回贈中研院近300冊書籍

相關新聞

美味佳庇護工場 協助憨兒製作健康不含添加物中秋月餅

中秋佳節將至,高雄市勞工局輔導位於岡山區本洲產業園區服務中心內的身心障礙庇護工場「美味佳餐坊」,限時推出六款美味、健康不...

米塔颱風估周四生成「雷雨狂炸2地」1周內還有更強熱帶擾動發展

熱帶性低氣壓TD20今下午生成,預估周四、周五最接近台灣,中央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表示,不排除增強為輕度颱風「米塔」,屆時...

無照駕駛「10年累犯重罰無上限」 第3次起前次罰金加罰1.2萬

無照駕駛案件逐年增加,立法院今年8月初審通過加重罰鍰,交通部今公布修法細節,初犯機車重罰1.8萬至3.6萬,汽車3.6萬...

嘉義太保「好想兔」遊樂園開幕 消費滿千抽聯名Gogoro

台積電封測廠帶動嘉義縣太保市發展,人口有望持續成長,有業者看準商機,與知名插畫角色「好想兔」聯名,打造2100坪大型遊樂...

科技業夫妻5年不孕 茂盛醫院AI試管助夫妻一圓「三寶夢」

從事科技業的劉姓夫妻婚後5年,因妻輸卵管沾粘及同房測試問題,無法自然受孕,經朋友推薦向茂盛醫院院長、名醫李茂盛求助,透過...

落實健康醫院計畫 高雄基督教醫院推動「幸福職場」

高雄基督教醫院積極響應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推動的「健康醫院持續精進計畫」,著重員工身心健康與專業知能的提升,推動「幸福職場」...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