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尼泊爾青年抗議社群媒體禁令 警方驅離釀19死、100多人傷

美股早盤/市場樂觀期待Fed降息 標普指數小漲、台積電ADR漲0.4%

家寧拿到公司帳本了!檢方認定沒違法「我花的每一分錢都是我賺來的」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 人本揭背後問題:進體育班變沒選擇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引發各界關注,人本基金會公布報告揭開案件背後「體育班」制度問題,認為學生一旦進入體育班後,反而變成「沒有選擇」。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引發各界關注,人本基金會公布報告揭開案件背後「體育班」制度問題,認為學生一旦進入體育班後,反而變成「沒有選擇」。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引發關注,人本基金會公布報告揭開案件背後「體育班」制度問題,認為固有訓練方式易鞏固身心暴力,教練掌握生殺大權,讓學生一旦進入後,變成「沒有選擇」。

台灣師範大學發生女足教練周台英以扣學分威脅選手配合研究抽血爭議,運動部將於下週掛牌成立,由運動員出身的李洋擔任部長,相關議題引發社會關注。人本基金會在今年6到7月間,以焦點訪談的方式,訪談17名具有體育班經驗的運動員、防護員,年齡在18到39歲之間,今天下午和台師大學生會一同公布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學生運動員普遍面臨過量訓練、缺乏科學化支持、運動傷害頻發等處境,長期處於高強度訓練環境,易產生對教練的依賴。體育班制度創造的剝削環境,教練本身不懂得如何正確指導,使身心暴力成為常態。

體育班另一個問題在於,長時間的訓練導致學生學習時間被壓縮,部分教練不重視學業,甚至要學生「放生」學科,或長期在成績上「放水」。這使得體育班學生學科能力的欠缺,並非只是個人因素,而是被系統性的放棄。

調查指出,體育班的封閉環境,除了訓練外幾乎沒有時間從事其他課外活動,限制和剝奪了學生多元發展的機會,加上升學管道狹窄,基礎學力缺乏難以銜接大學學業,有些學生即便保送到頂尖大學學系,也不敢去念。種種下來使得進入體育班並不會「多一個選擇」,而是變成「沒有選擇」。

人本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國家賦予體育班培育選手的責任,不該成為鞏固身心暴力的環境。人本呼籲落實訓練專業化、科學化,改善「土法煉鋼」的模式;保障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和品質,確保多元發展。

另外,人本也呼籲建立透明的申訴與監管機制;改革不合理的「學長姊」制度,提倡健康的同儕關係;取消以競賽成績對體育班績效的評比。

台師大學生會長黃莨騰表示,從女足案可知,部分體育教練的權力無遠弗屆,掌控學生的訓練、升學,一路影響到在運動產業的職涯發展,從而產生系統性的權力壓迫。

黃莨騰說,這樣的制度下,不只學生痛苦,相信很多教練也是痛苦的,他們無意成為加害者,而是不知道如何好好與學生互動,只能複製上一代的打罵、高壓作法。他了解改變是困難的,但希望社會各界藉此機會,一同思考有無合適的替代作法,建立民主對話的機制。

台灣體育運動大學主任秘書陳添丁表示,很多教練是不知道如何做,希望學界可以提供更多的正向案例。體育界的特殊文化、權力不對等環境,運動訓練易產生「服從」的特質,圈子較小、師長之間都是學長、學弟等。

陳添丁表示,這不只是台灣的問題,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作法,例如在強化教練職前養成教育,提升素養和職能,建立合適的申訴機制,以及是否在國小階段就要有「體育班」等。

台師大校方今天發布新聞稿指出,為協助學生在課業與訓練中取得平衡,已提供4項措施,包括將大4的「運動專長術科」課程從必修改為選修,提供更多自主選擇;競技系訂定學士班學習輔導措施;成立運動員傷害防護與心理健康中心;訂定運動員心理健康安全管理規範等。

台師大校長吳正己透過新聞稿強調,女足事件造成的裂痕,需要大家彼此尊重包容、理性平和的修補。期許隨著新措施逐步落實,師大運動競技系師生將持續在賽場與學習中並行,為自我突破與學校榮耀再創高峰。

台師大運動與休閒學院院長相子元則表示,台師大作為一所綜合大學,擁有更多跨域與多元的學習管道,可多加利用雙主修、跨領域課程與學程選修,例如運動傷害防護、肌力與體能訓練、運動科技等。他強調,競技系學生不只是運動員,也是大學生,會盡力協助學生兼顧兩個身分,創造更多未來的可能性。

體育 教練 抽血 台師大 女足隊

延伸閱讀

師大女足等高教問題頻傳 范雲將提大學法修法3面向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 立委轟阿貓阿狗都能抽…衛福部函釋抽血者需有2條件

台師大抽血換學分案 女足前教練周台英涉詐欺70萬交保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 女教練周台英深夜移送北檢

相關新聞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 人本揭背後問題:進體育班變沒選擇

台師大女足抽血案引發關注,人本基金會公布報告揭開案件背後「體育班」制度問題,認為固有訓練方式易鞏固身心暴力,教練掌握生殺...

博士轉國教/博士任教中小學要耐操 教師分級是解方?

面對高教海嘯的到來,把過剩的博士挪到師資荒的中小學,合適嗎?資深高中校長及教師直言,目前中小學不缺「高大上」老師,而是缺共同承擔所有工作的老師,也有人認為博士班的訓練,可以賦予教學新思考;學界建議教師分級可做為解方,但台灣設立「研究型教師」為何總是談談就無下文?

博士轉國教/全台師資荒 博士任教中小學絕非大材小用?

中小學面臨嚴重的「教師荒」,大學相繼退場又有不少教授失業,教育部提案讓博士和大學師資轉進中小學是「解套」還是「慘劇」?有資深明星高中老師表示贊同,認為還能做許多減輕第一線教師的工作,不過有國小博士教師直言不該削足適履,反倒造成國教體制危亂的禍端。

台師大科普閱讀力競賽 每生平均讀15.6本書、動植物類別最熱門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與國科會等舉辦「全球科普閱讀力大賽」,本屆報名人數達3400餘人,共562校數參加。今年以AI診斷閱讀力...

馬來西亞僑生連7年衰退 學界:去中化讓學生失去認同感

教育部公布最新一一三學年大專校院境外生概況統計,人數達十二萬三一八八人,已接近疫情前一年十二萬八一五七人水準;境外生組成...

教育部籲大學 勿參與大陸落地招待交流

大專院校近期陸續開學,根據本報掌握,近日有多所大學都接獲教育部通知,要求各大學「不宜轉發及參與大陸地區單方面提供落地招待...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