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作文題目掀議 醫師:其實是涉己思考的引導

北北基高三模擬考作文題「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引發爭議,許多家長和網友批評題目過於突兀、甚至讓人反感。醫師沈政男昨在臉書發文表示,這樣的設計乍看確實衝擊大,但若再深入思考,出題老師其實是希望以「涉己」角度,幫助青少年更容易進入公共議題的討論。
沈政男指出,代理孕母在台灣仍屬爭議政策,當題目與「我的媽媽」連結,自然讓人不適。然而,這種命題方式在政治哲學上,正是從「涉己角度」切入,也就是想像公共政策對自己或家人的影響,再決定支持或反對。
他舉例,反核常被問「核廢料放你家呢?」、廢死議題也常有人質疑「如果死刑犯殺你家人呢?」這些思考模式,其實和「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是一樣的邏輯。
他認為,台灣社會多數人在面對政策討論時,往往習慣這樣的涉己思維,因此有些在國外爭議激烈的議題,在台灣的接受度不同。以廢死為例,許多人因為擔心「如果死刑犯被釋放,下一個受害者可能是我家人」,因此難以冷靜討論。
沈政男強調,涉己角度只是最初階的思考方式,容易引發情緒,卻難以理性判斷。真正成熟的公民討論,應該依循羅爾斯的「無知之幕」原則,拋棄身分、地位與家庭背景,設想自己可能生於任何社會位置,再來衡量政策是否公平。
以代理孕母為例,應該從「任何人或其家人都可能成為代理孕母」的角度,去討論制度可能帶來的公平與影響,而不是單純帶入「我的媽媽」的情境。
他分析,命題老師可能考量到青少年對代理孕母議題陌生,若直接寫「論代理孕母」恐怕難以下筆,因此設計了涉己角度的題目,讓考生想像如果媽媽是代理孕母,自己會有何感受。這其實也觸及了代理孕母隱形的「心理成本」,包括對親子關係與家庭結構的衝擊。
沈政男最後指出,台灣民調顯示,支持代理孕母合法化的民意略高於反對,或許就是因為多數人認為「不會影響到自己或家人」。而當題目換成「我的媽媽是代理孕母」時,才會引起強烈反彈。他認為出版社急著道歉未必妥當,更該讓出題老師說明用意;事實上過去大考也曾出過「青銀共居」等涉己命題,此次模考只是換成了代理孕母。
▪葉丙成回台大授課管制升級!駐警隊守門口 學生進教室需「雙重認證」
▪繁星遭撤錄取!台中女學霸被證實考回台大醫 美照曝光2萬人朝聖
▪ 處理強酸廢液冒白煙!中興大學又爆實驗室意外 緊急疏散上百人
▪「最佳辯士」高中生遭5校取消資格 他曝原要重考 35天後考上成大醫
▪彰化高中冷氣電費「1分鐘1元」惹議 校方認疏失急調整並補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