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大學生活才7天…夜校女大生遭17歲前男友砍死 校方哀痛「未能實現夢想」

5車撞成一團!台88線高雄段事故嚴重塞車 現場一片狼藉2人受傷

台中沙鹿命案…男「44秒狠砍31刀」殺前女友 死者父母認屍不發一語

缺人缺到「誰都得頂上」?教師荒亂象:跨科教學、課表亂排成教師惡夢

照片提供:未來親子
照片提供:未來親子

「今天的低落,可能是更多老師的日常。」他說。教師荒,已不只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每天在教室裡的真實震盪。

教師荒下的現場:當歷史老師走進家政教室

「我居然要教家政課?」這是一名國中歷史教師在粉專《金老ㄕ的教學日誌》中提到,他在新學期拿到課表後的真實感受。

他坦言,自己對衣物、烹調都相當隨性,根本談不上專業,卻因為師資不足,被迫踏入陌生的家政課堂。

這樣的錯置並非個案。他說,另一位歷史代理教師被派去教地球科學,而資深理化老師則要教生活科技。原因只有一個:沒有人。

缺人到「誰都得頂上」

開學在即,教務主任和教學組長在壓力下硬是生出了課表,但課程分配的背後,是龐大的人力缺口。這位教師指出,他自己一週比原本多出三堂課,其他同事加班情況更嚴重。非專業授課不僅增加老師焦慮,也讓教學品質成為隱憂。

「這樣的惡性循環,既勸退新人,也耗損現有老師,」他直言,「最該被重視的教學品質,真的能保證嗎?」

事實上,教師荒的問題今年特別嚴峻。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全國中小學代理教師在 8 月中一度缺額高達 1,429 人,即便經過各縣市協調與緊急調派,截至 8 月 28 日仍有 412 名教師職缺未能補上。

尤其在偏鄉,問題更加突出。花蓮縣就有 15 所國中小開學前仍缺代課教師,缺口約佔 3–5%。即便是台北市的明星高中,也出現「公告多次仍徵不到老師」的窘境。

此外,師資斷層更讓教育界憂心。法制局報告顯示,持有教師證卻在三年內參與正式甄試的比例,從過去的 42.8% 掉到 31.25%,代表近七成儲備教師寧願不進教育現場。

「辛苦你了,但這不是解法」

這名歷史老師在文章最後,仍感謝教務主任和教學組長:「一定辛苦您了。」但他心底更清楚,這份善意無法改變結構性困境。

當一門課被交到完全不熟悉的教師手上,當老師必須用焦慮與熬夜來補上體制的缺口,教育品質與師資穩定,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流失。

「今天的低落,可能是更多老師的日常。」他說。教師荒,已不只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每天在教室裡的真實震盪。

一堂課的錯置,可能只是校園裡的插曲,但當錯置成為常態,當老師們在焦慮、疲憊與無奈中硬撐,最終受傷害的,將不只是教師,而是我們的孩子。

如果教育是國家最重要的基石,那麼「缺人到誰都得頂上」就不應該是台灣教育的日常,而必須成為政策最急迫的修補。

延伸閱讀:

鄉下囡仔變身學霸,成台灣半導體業關鍵人物》史欽泰:童年這些事,影響我一生

當文藝少女變成公務員+三個男孩的媽》作家李夏苹:我希望孩子相信自己是被愛的,勇敢做自己

想考高分,讀書不能只「用看的」!國英數社自各科名師親授,這樣複習最有效

文章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

中文 人生 補習

相關新聞

缺人缺到「誰都得頂上」?教師荒亂象:跨科教學、課表亂排成教師惡夢

「今天的低落,可能是更多老師的日常。」他說。教師荒,已不只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每天在教室裡的真實震盪。

【語文一點通】可愛的狐魅精怪都在這——淺談《聊齋誌異》

根據民間信仰,農曆七月又稱「鬼月」,是鬼門大開,「好兄弟」來到人間遊歷、探訪親友的月份。在這個鬼氣森森、充滿禁忌的月份,最適合做的事就是聽各種鬼故事…

3D實驗室/會考很愛考 這觀念的相關題目近5年出4次

你知道嗎?「細胞的構造和功能」是國一上重要的課程觀念之一,也是會考很常考的考點。較早期的題目會直接畫出細胞構造圖來測驗,但近幾年的會考題趨勢越趨活用…

寫作教室/此時無聲勝有聲!學會「留白」給讀者更多想像、感受的空間

想像一間滿是學生卻安靜的教室,你會怎麼解讀?是學生正低頭振筆疾書?有人說錯了話?還是老師正嚴厲的掃視全班?在我們的認知裡...

科學人/無名指長GG比較長?那拇指愈長是哪個地方愈優越?科學研究曝

你可曾聽過以下傳聞:無名指比食指長的男性,第二性徵會更明顯嗎?這類都市傳說聽起來煞有其事,卻往往缺乏科學佐證,只能茶餘飯後博君一笑。不過,關於手指長短的「非凡」連結,科學界確實有過令人驚訝的發現!例如

紐時賞析/從數據看好萊塢今夏的票房落差

This was supposed to be the summer when the North American b...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