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商務部長:將與台灣達成重大協議

好讀周報/雙普會選址「有玄機」!避免普亭被逮捕 歷史、地理、經濟皆有考量

川普(右)和普亭(左)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路透
川普(右)和普亭(左)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路透

文/陳韻涵輯

新聞故事:美國總統川普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擇訂美東15日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白宮表示,川普將「傾聽」俄國對於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訴求。峰會選址並非偶然,而是牽涉歷史淵源、地理位置、經濟利益以及迴避法律風險等多重考量。

●歷史淵源/俄出售最後荒野

阿拉斯加原為俄羅斯帝國的殖民地,俄羅斯帝國18世紀開始在阿拉斯加建立毛皮貿易據點,1799年成立「俄美公司」專營毛皮生意。然而,過度捕獵導致海豹與海獺數量驟減,殖民經濟蒙受打擊。

19世紀中葉,俄羅斯面臨財政危機及地緣政治壓力,決定出售被稱作「最後荒野」的阿拉斯加。

1867年,美國以720萬美元買下這片陸地面積約15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阿拉斯加不僅是全美面積最大的州,占全美面積約17%,且是西半球最大的半島,其面積相當於台灣的47倍。

這筆交易當初在美國內部引發爭議,甚至被譏為「席維德幹的蠢事」;席維德(William Seward)是當時的美國國務卿,也是策畫阿拉斯加交易的主角。

美方官員解釋,美國看中阿拉斯加的黃金、毛皮、漁業、石油等資源,且阿拉斯加的地理位置形同通往東亞貿易的戰略門戶。

1959年,阿拉斯加正式成為美國第49州。

●地理位置/與俄隔海峽相望

阿拉斯加與俄羅斯隔著白令海峽相望,最窄處只有88公里,海峽中的兩座美俄島嶼僅距4公里。俄國總統助理烏沙科夫指出,代表團只需飛越海峽即可抵達阿拉斯加,對美俄官員而言都是便利的會晤地點。

●經濟利益/富含油氣及黃金

阿拉斯加及鄰近的北極地區,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與黃金資源,並擁有北極航線等重要海運通道。外界推測,普亭可能在此次會晤中推動北極合作計畫。烏沙科夫直言,兩國在阿拉斯加與北極的經濟利益早已交疊,理當展開大規模互利合作。

●迴避法律/沒有被逮捕風險

普亭因入侵烏克蘭而遭國際刑事法院(ICC)通緝逮捕,若他進入ICC成員國,該國有義務逮捕他。美國並非ICC成員國,也不承認ICC司法管轄權,遂無逮捕義務。

●文化痕跡/俄文化融入生活

阿拉斯加已成為美國領地逾百年,但當地仍可見俄國文化遺蹟和影響。俄羅斯正教會仍是當地重要的宗教與文化來源,阿拉斯加中南部金奈半島(Kenai Peninsula)南部仍有學校教授俄語,反映美俄悠久的歷史淵源。

美軍長年在白令海峽監控俄國軍機動態,而俄國無意收回阿拉斯加。普亭2014年曾開玩笑說,阿拉斯加「太冷了」。

美國 川普 普亭 俄羅斯 雙普會 阿拉斯加 好讀周報

延伸閱讀

雙普會未達成停火協議!雙方聲明「會談結果」一次看 可能辦三方會談

川普要烏克蘭割讓俄未占領地 換取和平協議…立場扭轉與歐分裂

川普放棄要求停火…普亭獲外交勝利 壓力落澤倫斯基肩上

雙普會讓烏克蘭及盟友不安 法英德領袖開會商討對策

相關新聞

新學期翻開新篇章!高中師精選「開學書單」 邀你一起從知識到心靈全面升級

九月的晨光翻開了新學期的第一頁。對學生來說,開學是新課表、新老師、新同學的認識;對家長來說,開學是全家新的期望、新的規劃;而對教師而言,是帶著孩子再次整裝待發的準備…

科學人/簡立峰:台灣擁有「看不見的AI」實力

重點提要1.AI代理人將顛覆以中介服務為核心的商業模式,把交易方式改變為AI 直接對接平台,進一步推動網路與白領階級的變革。2.台灣在半導體的製造能力,有機會讓台灣從製造基地轉型為高科技產業的大腦與管

科學人/天作之合:混血馬鈴薯和番茄原來是親戚

今年的夏天真的不尋常。美國德州在國慶日發生強降雨,中德州單日降雨量高達500多毫米,瓜達魯普河短短45分鐘內水位暴漲了八、九公尺,河谷兩旁的城鎮泡在水中,許多兒童和女學生受困在著名的女子夏令營地「神秘

好讀周報/雙普會選址「有玄機」!避免普亭被逮捕 歷史、地理、經濟皆有考量

新聞故事: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亭(Vladimir Putin)擇訂美東15日在阿拉斯加舉行峰會,白宮表示,川普將...

圖表看時事/美商長點名台積電股權換補助!晶片法誰受益最大?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十九日表示,為了國家安全必須在美國本土生產晶片,而不是依靠九千五百英里外的台灣,讓百分之九十九高階晶...

新聞中的公民與社會/油金同步上漲!投資人避險需求增加 雙漲因素為何

國際油價周二(2日)收高,技術性買盤助推高現貨市場持續吃緊跡象驅動的反彈走勢,且美國針對伊朗的石油收入來源實施制裁;金價創新高,周二上漲超過1%,飆升至每英兩…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