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恭喜!婁峻碩新婚8個月當爸了 焦凡凡虧「這麼不小心」

拳擊世錦賽/係金欸!黃筱雯擊退美國女將奪生涯第3金

開羈押庭前過生日!應曉薇曬女兒 向「女婿們」喊話:兩個都不好追

展現舞者身體粒子「暗物質」 蘇文琪「暗宇之感」創新VR局面

《暗宇之感》運用先進的VR技術,同時結合舞蹈與視覺藝術,將觀眾帶入推測性的宇宙,感知暗物質的存在。記者何定照/攝影
《暗宇之感》運用先進的VR技術,同時結合舞蹈與視覺藝術,將觀眾帶入推測性的宇宙,感知暗物質的存在。記者何定照/攝影

藝術家蘇文琪將最新的科學研究轉化為沉浸式感官體驗。《暗宇之感》運用先進的VR技術,同時結合舞蹈與視覺藝術,將觀眾帶入推測性的宇宙,感知暗物質的存在,即日起至21日於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小黑盒沉浸式劇場演出。

蘇文琪歷經近十年淬鍊而成的沉浸式新作《暗宇之感》,起點可追溯至2016年。她以台灣編舞家之姿駐村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首次接觸「暗物質」這個無法直接觀測卻影響宇宙結構的神祕存在。她回憶:「在與物理學家交流時,原本熟悉的舞蹈身體認知瞬間被打破。當我習慣從地板感受重力,他們卻提醒我:在宇宙裡,沒有地板。」這種思維衝擊,成為她後續創作的根源。

西班牙物理學家迪亞歌.布拉斯的一席話:「當你在沒有地板的宇宙中一直掉落時,那就不再是掉落,而是漂浮。」對蘇文琪而言尤感深刻,藝術與科學認知中不同的時間與尺度觀,也啟發她重新思索:當科學追溯從大爆炸至宇宙終局的演化,舞蹈能如何在有限生命中捕捉無限?

在與科學家的交流中,蘇文琪逐步體會到「美」的差異。數學家眼中最美的是簡潔的方程式,奈米藝術家則在纖維分子結構裡看見秩序之美。這讓她明白,科學追求的是規律的真理,而非表象的華麗。

為了將抽象概念化為可感知的體驗,蘇文琪陸續展開跨領域實驗,從美國EMPAC的環繞聲場技術,到疫情期間在C-Lab的VR探索,再到墨爾本地下物理實驗室(SUPL)的駐村,「身體是最精密的感受器官」蘇文琪說。「當探測器追逐粒子時,舞者的身體同樣能成為理解暗物質的起點。」

蘇文琪與舞者田孝慈和其他創作團隊成員,深入澳洲維多利亞州地下一公里的斯塔韋爾地下物理實驗室(SUPL - Stawell Underground Physics Lab),與墨爾本大學科學家合作,透過3D掃描與即興舞蹈,捕捉身體在極端環境中的感知,最終轉化為作品核心的粒子舞蹈語彙。

為了更直觀地想像暗物質,科學家提供了比喻:有人形容它如水母漂浮於海洋,不自知身在其中;也有人比擬成沙丁魚群,以多重中心同步運動。這些圖像啟發了VR的場景設計。《暗宇之感》創作過程中,蘇文琪更安排團隊體驗「漂浮療法」,在無重力感的液體環境中進行冥想,貼近宇宙漂浮的身心狀態。

最終,《暗宇之感》以三重奏般的沉浸敘事完成。舞者田孝慈在地底舞蹈的身體記憶,透過動態捕捉化為光點粒子的流動。17分鐘的VR體驗,觀眾將從地表進入地下洞穴,穿梭粒子探測器,最終遨遊於星系之間;64聲道環繞音響則營造宇宙聲場,使觀眾彷彿成為星系中一顆隨引力旋轉的粒子。

藝術家蘇文琪(右)捕捉身體在極端環境中的感知,最終轉化為作品核心的粒子舞蹈語彙。記者何定照/攝影
藝術家蘇文琪(右)捕捉身體在極端環境中的感知,最終轉化為作品核心的粒子舞蹈語彙。記者何定照/攝影
蘇文琪歷經近十年淬鍊而成沉浸式新作《暗宇之感》。記者何定照/攝影
蘇文琪歷經近十年淬鍊而成沉浸式新作《暗宇之感》。記者何定照/攝影
藝術家蘇文琪(右)將最新的科學研究轉化為沉浸式感官體驗。記者何定照/攝影
藝術家蘇文琪(右)將最新的科學研究轉化為沉浸式感官體驗。記者何定照/攝影

宇宙 科學家

延伸閱讀

影/火鳳凰藝工隊公益演出 今台南五甲教養院完成第1200場

科學人/韋伯打臉哈伯…最遠恆星烏龍一場?

柯文哲交保不見黃國昌遭爆赴日 陳智菡:他有自己行程

Shift Up證實《劍星》二代開發中!期許更深化伊芙玩法、拓展劍星宇宙

相關新聞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外海規模7.5地震 恐引發海嘯威脅…氣象署示警

今天台灣時間上午10時38分,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發生規模7.5地震。中央氣象署發布海嘯消息,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研判...

泡麵別亂吃!醫師點名10大傷腎壞習慣 最嚴重恐加速腎功能惡化

泡麵方便、便宜,是許多人半夜解饞的好選擇。根據統計,台灣一年消費約9億包泡麵,平均每人一年就吃下38包。不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提醒,如果吃的方式錯誤,長期下來可能讓腎臟超載,甚至加速腎功能惡化。

膀胱長東西以為癌症 一驗驚覺是「菜花」…醫:恐是1原因染病

隨著性行為方式的不同,菜花病毒(HPV)有時會出現在意想不到的部位,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就曾遇過患者的膀胱內竟長出菜花,起初懷疑是癌症,切片檢驗後才發現是病毒感染,推測可能與使用情趣用品有關。

50歲是分水嶺!研究揭「斷崖式老化」真相 1部位最先衰退

最新醫學研究指出,人體在進入中年後會出現明顯轉折,特別是45歲到55歲之間,體內多個系統將發生劇烈變化,大約在50歲左右,無論是消化、內分泌、心血管,甚至肌肉骨骼,都可能經歷所謂的「斷崖式老化」,其中主動脈更被發現是最早受影響、變化幅度最大的部位。

眼鏡怎麼清潔?專家提醒「3錯誤習慣」易使鍍膜報銷

很多人把眼鏡戴進浴室「順手洗一洗」,或出門就把眼鏡丟車內;驗光師提醒,這些習慣其實最傷鏡片。蒸氣、高溫和錯誤清潔劑,輕則讓鏡片起霧、疏水力消失,重則鍍膜龜裂、脫落,等於把幾千上萬元的鏡片報銷。

早餐一碗白粥最暖胃?70歲婦體檢亮紅燈 專家揭「隱藏風險」

許多人喜歡以一碗熱騰騰的白粥開啟一天生活,清淡又暖胃,看似健康無害。但香港營養師李杏瑜提醒,若天天只靠白粥果腹,反而可能成為健康隱憂。她在臉書上分享,一名70多歲婦人在體檢時被發現罹患「三高」及脂肪肝,而問題關鍵正出在早餐習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