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捷克技術博物館 李遠在皇家之車留言:願台捷友誼如鐵道延展

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的牆上掛著12個時鐘,代表世界各地不同時間的城市: 倫敦、伊斯坦堡、河內 、東京、雪梨等。12個時鐘找不到北京或上海,卻可找到「 Tâi-pak」,標誌的不只是台北、還是用台語念出來的台北。文化部長李遠10日抵達捷克布拉格,第一個拜訪的地方便是這個對台灣相當友善的博物館—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
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與國立台灣博物館同樣於1908年成立,但國家技術博物館的命運比台博館更為多舛,歷經戰爭與政權更迭,直至2013年才以今日的樣貌呈現。
博物館內共有14個常設展,典藏、展示捷克百年來在人類技術創意領域的重要發展成果,包含交通、礦業、冶金、天文、大地測量、電機、機械、計時、攝影與電影技術等主題。
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與台博館同為1908年成立、英文縮寫同樣是「NTM」。兩館於2022年簽訂「合作備忘錄」。由台博館策畫的特展「獵人之徑.海人之道:台灣原住民族山林與海洋智慧」,4月在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開展。當年促成此合作備忘錄簽訂的文化部前次長、現任故宮院長蕭宗煌,也特別與李遠一同參觀展覽。
捷克是內陸國家。捷克國家技術博物館館長克桑德勒表示,當時選擇以「獵人」、「海人」兩個主題介紹台灣原住民在狩獵、造船等的技術與智慧,便是認為這兩個主題對捷克觀眾深具吸引力,展出時確實也吸引許多觀眾。
克桑德勒說,台捷共同合作的過程中,館方學習到台灣截然不同的策展方式與態度,「讓國家技術博物館學習到如何展示一個歷史、一個群體生活方式的策展手法,獲益良多」。
「獵人之徑.海人之道」展中最受矚目的展品,莫過於由雅美(達悟)族作家夏曼‧藍波安團隊親手工打造的拼板舟。這件展品在台灣伐木、組裝製作、試水,最終運至捷克彩繪,歷經1年多時間完成。
李遠說,台捷之間雖然地理位置遙遠,但是卻擁有著相近的歷史與文化,當他站在遙遠的捷克看見台灣的景象時,更能感受台灣山海的美妙。
常設展中,奧匈帝國皇帝的宮廷專列餐車是人氣展品。這座由8節車廂組成的火車, 原是設計給奧匈帝國皇帝及隨從的皇家之車,車廂內部裝潢極為華麗,包括家具和裝飾畫都出自名家之手。
李遠受邀在餐車內的留言本留言,他當場提筆寫下「願台捷友誼如鐵道延展,奔向無限遠方(May Taiwan–Czech friendship extend like the railway, running toward an endless horizon.)」,還畫上自畫像與象徵無限的符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