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布袋空屋電費暴增25萬元烏龍原因曝光 台電道歉「僅特例」

將有颱風擾台? 專家:觀察下周季風低壓槽發展 可能這時才較明朗

柯克槍擊案嫌犯背景曝光!「資優生」變殺人犯、曾揚言寧自盡也不投案

高中生爭取叫外送 學團籲教部提升規範

各高中職對於是否開放學生訂外食,做法不一,有學校完全禁止,也有學生是有條件開放。圖為北一女學生中午在校門口拿取外送。記者曾原信/攝影
各高中職對於是否開放學生訂外食,做法不一,有學校完全禁止,也有學生是有條件開放。圖為北一女學生中午在校門口拿取外送。記者曾原信/攝影

全台高中職對是否准許學生訂外食作法不一,多數學校依然禁止,或採有條件開放。學生團體表示,儘管教育部訂有「高級中等學校校園開放外食訂購各面向建議」,但缺乏明確規範和保障,呼籲教育部應提升至法規等級,且應有學生參與機制,並建立安心店家名單。

近期中山女高學生帶便當、泡麵到校長室外爭取放寬外食限制,讓高中生訂外食的議題再度受到關注。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表示,近期不只中山女高,桃園復旦高中、內湖高工也有類似爭議,代表非偶發事件,校園外食政策不應簡化為開放或禁止兩個選項,應透過民主程序邀請學生討論,並搭配相應的食安措施。

EdYouth常務理事長洪振翔表示,許多學校未開放外食,學生只能仰賴合作社排隊買午餐,時常大排長龍,甚至買不到午餐,可見學生選擇外食不僅是口味,更有實際用餐需求。建議教育部應修訂「午餐供應委員會」規定,增加學生、家長代表比例至二分之一,並將現有「校園開放外食建議」提升至法規等級,以確保制度落實。

律師何蔚慈表示,學校擔心開放訂外食恐引發食安風險、被家長追究,但若要學校負責,前提是學校有過失,「僅開放訂外食,看不出學校有何過失。」與其擔心風險,不如和學生一起思考配套。

對於學生團體希望開放午餐時段叫外送,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家長最憂心的還是食安、健康等問題,建議教育主管機關、學校、學生應共同制定把關機制,包括針對附近安全、衛生的餐廳擬定推薦名單。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張哲維也說,可以開放訂外送但需要規範,如部分學校採登記制,要求學生僅能在特定時段叫外送並送達特定區域;再者,可由學校親自走訪附近商家,了解確認衛生與營養,並納入中午訂餐時的推薦名單。他強調,家長最在意的仍是食安,只要學校能設立規範,就不會攔阻。

對此,教育部表示,若欲開放訂外食,可透過班會讓師生討論,或透過問卷等方式收整資料,於行政會議溝通後提校務會議討論;學生亦可透過自治組織研擬規範,再送學校單位或學校午餐供應會討論。

食安 高中生 外送平台 營養午餐

延伸閱讀

學生爭取全面開放叫外送 中山女高首度普查3族群意見

高中生爭取午餐時段叫外送 家長團體:有規範就不會阻攔

板橋高中開放訂購外食一年 學生回流校園食堂主因:便宜

高中生爭取叫外送 教育部也正視:學校可在校務會議討論

相關新聞

高中生爭取叫外送 學團籲教部提升規範

全台高中職對是否准許學生訂外食作法不一,多數學校依然禁止,或採有條件開放。學生團體表示,儘管教育部訂有「高級中等學校校園...

全面禁止、限時送餐、個案報備…各高中職訂外食作法不一

中山女高學生近日發起在「校長室前吃便當」活動,盼爭取全面開放學生訂購外食。中山女高為此首度普查學生、家長與教師等三方意見...

全台唯一未發放教師節敬禮 屏縣府亡羊補牢發放600元禮券

教師節將至,全台各縣市均發放教師節禮金或禮券給辛勞一年的老師們,但全教產指出,唯獨屏東縣未發放。屏東縣政府今天表示,由於...

朝陽、高科大齊聚永續博覽會 展現高教推動永續的實踐力

在2025年第四屆亞太永續博覽會中,來自台中的朝陽科技大學,以及來自高雄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皆特地北上參展,展現各自在永續...

新銳「怪物作家」劉子新回母校嘉女演講 黃敏惠仰慕追星相見歡

去年嘉女畢業,就讀台師大二年級才女作家劉子新,經聯合文學出版社5月出版新書「白腳底黑貓」,由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周昭翡陪...

學生靠直播賺錢不讀研究所 高教將失本土學術人才

少子化海嘯來襲,教育部日前公布最新預測,117學年虎年出生族群入學,恐再降至新低的17萬人,「117大限」將至。聯合報數位版掌握,中部某老牌私立大學台文系可能將與跟中文系合併,面對「117大限」,連大學部都保不住,部分領域的研究所人數越來越少,凸顯學歷價值的邊際效益遞減。更令人憂心的是,20年之後,台灣恐將沒有本土的學術人才,成為國家發展的危機。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