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教師節禮金出爐!全台唯一「這縣市」0元 縣府急採購:發放600元禮券

獨/外資入股市狂潮擋不住 央行連續二日大買匯逾10億美元阻升台幣

現場畫面曝光!現代廠逾300工人包機返韓 示威者舉反川標語接機

高中生「訂購外食」缺明確規範 學團籲:建議應提升至法規等級

中山女高等校近日發生訂購外食爭議,學生團體今高喊:「外食需求日益增,學生參與要先行」。記者許維寧/攝影
中山女高等校近日發生訂購外食爭議,學生團體今高喊:「外食需求日益增,學生參與要先行」。記者許維寧/攝影

中山女高等校近日發生訂購外食爭議,學生團體EdYouth與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等團體今召開記者會,指國教署曾公布「高級中等學校校園開放外食訂購各面向建議」,但缺乏明確規範和保障,導致各校規定差異極大。對此,學生團體呼籲,外食議題應有更明確的學生參與機制,外食開放建議則應提升至法規等級,並建立安心店家名單或鼓勵學校參考食藥署優良餐飲名單。

學生團體今高喊「外食需求日益增,學生參與要先行。」EdYouth理事長蔡其曄表示,近期中山女高學生帶著便當、泡麵到校長室外討論外食限制,在於歷來缺乏明確保障制度,導致各校訂立機制落差很大,呼籲各級學校外食規範應回歸兒少表意。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楊姿潁說,國教署雖曾提出外食建議但缺乏明確規範,學生即便主動爭取,也常因為權責不清、程序不明難被聽見,但近期如中山女高學生在校長室外用餐爭取權益,桃園復旦高中、內湖高工也有類似爭議,都代表非偶發事件,可見校園外食政策不應簡化為開放或禁止兩個選項,應透過民主程序邀請學生討論,並搭配相應的食安措施。

EdYouth常務理事長洪振翔則說,許多學校未開放外食時,學生只能仰賴合作社餐點排隊買午餐,時常大排長龍或面臨買不到午餐的狀況,可見學生選擇外食不僅是口味,而是有實際用餐需求。

洪振翔建議,教育部應修訂「午餐供應委員會」規定,增加學生、家長代表比例至2分之1,並將現有的「校園開放外食建議」提升至法規等級,以確保制度落實。

大恆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何蔚慈則指出,學校擔心開放定外食會引發食安風險進而被家長追究,但擔憂仍屬多餘,在於若要學校負責前提是必須有過失,「僅開放定外食,看不出學校有何過失。」如同民眾在火車上吃自行攜帶的便當,若身體不適,也是回頭追究便當店而非台鐵。

何蔚慈以建國中學為例,至今已開放學生中午外出用餐逾10年,運行均得當,學校與其擔心風險,不如和學生一起思考配套。

民進黨籍立委張雅琳也到場支持。她表示,部分學校開始討論外食訂購,但擔心會造成垃圾、食安等問題,教育部應與各縣市政府、家長、學生代表溝通,將建議內容升格為有指引、具體標準的規範;校內則應讓學生充分表達意見、平等溝通。

外食 食安 校園

延伸閱讀

高中生爭取午餐時段叫外送 家長團體:有規範就不會阻攔

高中生爭取叫外送 教育部也正視:學校可在校務會議討論

農業部擬林地蓋遊蕩犬衛星收容所 林保署:優先考量2場地

影/遊蕩犬攻擊事件頻傳 動保團體呼籲杜絕棄養、餵養行為

相關新聞

全台唯一未發放教師節敬禮 屏縣府亡羊補牢發放600元禮券

教師節將至,全台各縣市均發放教師節禮金或禮券給辛勞一年的老師們,但全教產指出,唯獨屏東縣未發放。屏東縣政府今天表示,由於...

朝陽、高科大齊聚永續博覽會 展現高教推動永續的實踐力

在2025年第四屆亞太永續博覽會中,來自台中的朝陽科技大學,以及來自高雄的國立高雄科技大學皆特地北上參展,展現各自在永續...

新銳「怪物作家」劉子新回母校嘉女演講 黃敏惠仰慕追星相見歡

去年嘉女畢業,就讀台師大二年級才女作家劉子新,經聯合文學出版社5月出版新書「白腳底黑貓」,由聯合文學出版社總編輯周昭翡陪...

學生靠直播賺錢不讀研究所 高教將失本土學術人才

少子化海嘯來襲,教育部日前公布最新預測,117學年虎年出生族群入學,恐再降至新低的17萬人,「117大限」將至。聯合報數位版掌握,中部某老牌私立大學台文系可能將與跟中文系合併,面對「117大限」,連大學部都保不住,部分領域的研究所人數越來越少,凸顯學歷價值的邊際效益遞減。更令人憂心的是,20年之後,台灣恐將沒有本土的學術人才,成為國家發展的危機。

高中生爭取午餐時段叫外送 家長團體:有規範就不會阻攔

全台多所高中職近日發起運動,期望校方開放午餐時段叫外送。家長團體多表示,家長在意的仍是學生是否吃壞肚子、是否營養不均衡,...

板橋高中開放訂購外食一年 學生回流校園食堂主因:便宜

中山女高等校近日發生訂購外食爭議,學生團體呼籲,外食議題應有更明確的學生參與機制。板橋高中校長劉淑芬表示,去年9月校務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