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Lulu、陳漢典拋喜訊!吳宗憲透露交往細節 預計明年1月大婚

用水多日發現異味…北市文山區水塔內驚見男屍 疑非大樓住戶

台海危機中誕生的台法文化獎 尚馬克與蔡博丞:用藝術讓世界感受台灣

台法文化獎得主尚馬克1995年創辦了法國維蘇亞洲國際影展,從李安的「飲食男女」開始,策畫推動逾80部台灣電影進入法國。30年來,尚馬克策劃逾80部台灣相關電影作品進入法國。記者陳宛茜/攝影
台法文化獎得主尚馬克1995年創辦了法國維蘇亞洲國際影展,從李安的「飲食男女」開始,策畫推動逾80部台灣電影進入法國。30年來,尚馬克策劃逾80部台灣相關電影作品進入法國。記者陳宛茜/攝影

第28屆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法國8日晚間舉行。文化部李遠、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年度主席尚侯貝與終身秘書博恩那共同頒發獎項給兩位得主:法國電影人尚馬克(Jean-Marc_Therouanne)與台灣編舞家蔡博丞。這是李遠上任後首次訪歐,他除了主持在法蘭西學院舉辦的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並與博恩那共同簽署台法文化獎未來5年的續約協議。

1996年創辦的「台法文化獎」,誕生的過程相當具傳奇性。當時台灣遭遇台海危機,時任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祕書的法國前總理皮耶(Pierre Messmer),希望創辦一個獎項凸顯台灣與歐洲關係的重要性。皮耶參與越戰時遭越共俘虜,在稻田竄逃時,一支準備來到台灣的國民黨軍隊救了他,皮耶還一路跟著軍隊到了香港。皮耶返回法國後,終生惦記這支救助他的國民黨軍隊,與台灣有著深刻的情感聯繫。皮耶在1999年獲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院士為法國學術界的最高權威,除了作家、學者,也涵蓋了政治家和宗教家。

台法文化獎由文化部與法蘭西學院共同主持辦理,表彰於歐洲及台灣,推動台灣文化藝術有特殊貢獻、凸顯台灣與歐洲關係重要性的機構或人士。得獎者皆由台法評審共同遴選,每年於法蘭西學院舉行公開授獎典禮。

「電影,是一個民族在某個時代靈魂的鏡子。我希望透過電影,讓更多人認識並欣賞台灣文化。」尚馬克1995年創辦了法國維蘇亞洲國際影展,從李安的「飲食男女」開始,策畫推動逾80部台灣電影進入法國。30年來,尚馬克策劃逾80部台灣相關電影作品進入法國,並以他對台灣電影的熱情,接待了數個世代的台灣影人,從侯孝賢到近年最受注目的原住民新銳導演陳潔瑤等。他受訪時特別提到侯孝賢,表示聽到侯導生病的消息讓他大受震撼。

尚馬克表示,童年時第一次從收音機聽到「福爾摩沙」這個名詞,青少年時期深深為動盪不安的華人世界歷史著迷,「亞洲,尤其是台灣,從此成為我研究的對象,也是我迷戀之處。」他形容台灣「島嶼歷史既悠久又複雜」,為了讓世界認識並肯定台灣,他花了30年心力觀賞、研究、探索台灣電影。去年他感受兩岸關係的緊張,特地策了一個台灣電影回顧專題,「讓台灣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聲,是一個比較積極的方式。」

「我希望讓歐洲的觀眾可以看到新的台灣,說:哇,你們真的跟雲門舞集非常不一樣。」台法文化獎另一位得主蔡博丞如此表示。蔡博丞是土生土長的台灣編舞家,其所創立的丞舞製作團隊B.DANCE,是台灣唯一將活動重心聚焦於歐洲市場的台灣舞團。丞舞曾以「浮花」獲2014年德國斯圖加特國家劇院觀眾票選第1名,更憑作品「怒」獲法國表演藝術專業評論協會評選為「年度新銳編舞家」。2021年起,丞舞在法國超過40個城市演出逾50場,並在大巴黎地區為熱愛舞蹈的學生和民眾舉辦工作坊與大師班。

「舞蹈不只是肢體的藝術,更是靈魂的語言,承載我們的情感、信仰與記憶,也讓我們與法國產生穩固的連結。」蔡博丞受訪時表示,舞團雖以歐洲為主要舞台、但創作基地仍是台灣,成員也堅持要「MIT」。而他所有的創作靈感都來自台灣,包括將中元節放水燈的概念放在成名作「浮花」,用「怒」探討小燈泡事件引發台灣社會的冷漠與隔離。

蔡博丞回憶,一位法國導演看到作品時告訴他「這是一個前所未有、還沒在歐洲出現的舞蹈風格」,認為丞舞可以帶來「顛覆歐洲觀眾視野的文化」。這激勵了他帶著團隊舞遍歐洲,「我們希望把台灣帶到歐洲的每一個不同的角落,鄉間或小巷或海邊,帶著台灣的藝文能量去到世界,才能讓世界感受到台灣。」

「藝術,是台灣通往世界的最短距離。」李遠致詞時引法國作家兼首任文化部長馬勒侯名言「藝術,是人與人之間最短的距離」,詮釋舉辦了30年的台法文化獎。他表示,回顧過去數年,世界經歷疫情、俄烏戰爭與貿易戰爭等多重國際秩序的變動,「歐洲在這些波動中重新定位,台灣也面臨民主制度的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台法文化獎始終秉持獨立、中立、不受政治力量與外部干擾,「堅持以文化為橋梁、促進彼此理解與交流。」而台灣將持續透過台法文化獎、歐洲台灣文化年等,展示台灣與歐洲在民主與多元文化價值上的共鳴,「因為我們堅信唯有文化能跨越分歧,唯有藝術能超越邊界」。

第28屆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在歷史悠久的法蘭西學院大院士會議廳舉行。包括人文科學院院士巴斯蒂-布吉燁、院士德沃維、院士安德勒、駐法國代表處大使郝培芝、台北教育大學名譽教授林曼麗及駐法國台灣文化中心主任胡晴舫皆出席。法國國民議會議員馬蒂諾、議員阿勒蒙、議員若歐,與立院友法小組成員林楚茵、吳沛憶、林宜瑾、李柏毅、沈發惠也到場支持。

台灣編舞家蔡博丞獲第28屆台法文化獎。他致詞時表示,希望把台灣帶到歐洲的每一個不同的角落,鄉間或小巷或海邊,「帶著台灣的藝文能量去到世界,才能讓世界感受到台灣。」記者陳宛茜/攝影
台灣編舞家蔡博丞獲第28屆台法文化獎。他致詞時表示,希望把台灣帶到歐洲的每一個不同的角落,鄉間或小巷或海邊,「帶著台灣的藝文能量去到世界,才能讓世界感受到台灣。」記者陳宛茜/攝影
法蘭西學院1635年由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簽署君主制誥成立,院士是法國學術界最高權威。記者陳宛茜/攝影
法蘭西學院1635年由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簽署君主制誥成立,院士是法國學術界最高權威。記者陳宛茜/攝影
台灣編舞家蔡博丞獲第28屆台法文化獎。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秘書史蒂恩(Bernard_Stirn,左)及文化部長李遠(右)共同頒贈獎章。記者陳宛茜/攝影
台灣編舞家蔡博丞獲第28屆台法文化獎。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秘書史蒂恩(Bernard_Stirn,左)及文化部長李遠(右)共同頒贈獎章。記者陳宛茜/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右)上任後首次訪歐,8日他除了主持在法蘭西學院舉辦的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並與法蘭西學院終身祕書博恩那(中)共同簽署台法文化獎未來5年的續約協議。記者陳宛茜/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右)上任後首次訪歐,8日他除了主持在法蘭西學院舉辦的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並與法蘭西學院終身祕書博恩那(中)共同簽署台法文化獎未來5年的續約協議。記者陳宛茜/攝影
第28屆「台文化獎」得主尚馬克.鐵胡萬(Jean-Marc_Therouanne,中)1995年與妻子創設「維蘇亞洲國際影展」,30年來致力在歐洲推廣臺灣電影及文化,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秘書史蒂恩(Bernard_Stirn,左)及文化部長李遠(右)共同頒贈獎章。記者陳宛茜/攝影
第28屆「台文化獎」得主尚馬克.鐵胡萬(Jean-Marc_Therouanne,中)1995年與妻子創設「維蘇亞洲國際影展」,30年來致力在歐洲推廣臺灣電影及文化,法蘭西學院人文政治科學院終身秘書史蒂恩(Bernard_Stirn,左)及文化部長李遠(右)共同頒贈獎章。記者陳宛茜/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右)上任後首次訪歐,8日他除了主持在法蘭西學院舉辦的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並簽署台法文化獎未來5年的續約協議。記者陳宛茜/攝影
文化部長李遠(右)上任後首次訪歐,8日他除了主持在法蘭西學院舉辦的台法文化獎頒獎典禮,並簽署台法文化獎未來5年的續約協議。記者陳宛茜/攝影

法國 電影 科學 李遠 文化部

延伸閱讀

和外交部攜手歐洲台灣文化年 文化部長李遠上任後首度訪法國

國片「萬博追蹤」揭大阪影展序幕 翁倩玉見20歲自己

台藝人挺武統該受譴責!林錫輝:別人家小孩死不完嗎?

23位藝人被約談!文化部揭陸「不可想像手段」 演藝工會表態

相關新聞

衛福部續推「公費醫師計畫」 基層氣炸:石崇良一上任就打臉行政院?

行政院6月底拍板醫學生員額不得超過1300人,媒體報導,衛福部長石崇良9月1日一上任後,決定將續辦「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

基隆教育網路服務網域群組 寄信功能遭學生濫發騷擾訊息

基隆市一名學生的帳號今天上午利用全市教育網路服務網域的群組寄信功能,廣發非屬公務信件問候「大家好」等訊息,讓群內成員覺得...

韌性預算支持大專校務經營 116學年前不漲學費

行政院今天通過韌性特別預算案,教育部200億元經費中,有65億元用於協助公私立大學校務經營,受補助學校114到116學年...

高市府編劇營總導師遭女學員指控性騷 文化局火速解約

高市文化局辦理「編劇實戰接軌計畫」即將開課,時間長達15個月,計畫得標廠商負責人、蔡姓編劇卻爆發爭議,今遭女學員指控性騷...

台南用影片「透可」分享教育愛 一窺教育志業的心路歷程

台南市教育局慶祝教師節,製播製播「台南教育之星來透可」影片,傳達今年獲全國師鐸獎4位校長及教師的動人事蹟,分享教學生涯中...

竹科董座退休轉當校長 體悟教育事業是門等待的藝術

竹科第一家進駐園區的雲端軟體服務廠商、亦思科技前董事長邱媛美,出任國內第一所原住民音樂實驗高中「原聲國際學院」的創校校長,原訂在55歲交棒退休,未料,一通電話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她從社會學系走入高科技業,退休交棒後再到教育領域,人生不設限的她,體會到科技業腳步快,慢就搶不到訂單,但教育卻無法以損益表衡量...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