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美國人有旅遊焦慮 看社群覺得自己落後他人

去冰島追極光、到巴黎鐵塔下打卡或在日本吃美食,都是現代人常常看到的社群日常,不過這樣的日常卻讓許多美國人「心生自卑」,甚至覺得自己不如他人。
據《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美國市場研究公司Talker Research近期為旅遊集團Scenic Group做了一項調查,該調查顯示,有七成的受訪者患有「旅遊失調症」(Travel Dysmorphia),也就是覺得自己見識比別人少。
該研究訪問2,000名美國成年人,結果顯示只有不到一半(48%)的受訪者,對自己的旅遊經驗感到滿意。造成自卑感的主要原因,似乎與社群媒體脫離不了關係。超過三分之一(35%)的受訪者表示,朋友和家人的旅遊貼文引發了他們的不安全感,另外32%的人則說,只要和同儕聊起旅遊話題,就會讓他們覺得自卑。
這樣的現象在Z世代身上更明顯,有47%的Z世代認為,看到那麼多網紅或YouTuber出國旅遊,讓他們的「旅遊失調」更嚴重,有超過一半(55%)的人甚至說,光是在社群媒體上看到這些發文,就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人生「落後」了。
調查發現,美國人最常遇到的旅遊障礙是「錢」(63%),其次是工作(19%)和家庭責任(19%)。許多年輕人也抱持著「總有一天」的心態,認為自己還有很多時間可以達成旅遊目標,因此選擇延後旅遊計畫。
儘管有諸多阻礙,美國人對探索世界仍充滿渴望。近三分之一(32%)的受訪者從未離開過美國,但只有12%的人不打算出國。受訪者幾乎希望有生之年能造訪其他國家,其中最想去的地點前三名分別是日本(24%)、巴黎(24%)和希臘(19%)。
不過人們的心態也逐漸轉變,越來越多人將清單改為更實際且短期內可能達成的目標,有四分之一的嬰兒潮世代就把目標放在容易達成的短期小旅行,X世代則更傾向於選擇有意義的歷史和文化之旅(22%),千禧世代認為要好好利用每次旅行(21%),Z世代則偏好與朋友家人一起旅行(21%)。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