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之眼】為何油價將持續低迷?俄羅斯一定忘了教訓

開弓沒有回頭箭。俄羅斯的命運在2022年2月24日那天就已經定格了。俄羅斯現在正在打仗,而打仗需要很多錢。本文就來談一談俄羅斯的戰時財政。
蘇聯的崩潰起於財政崩潰。如今,我看到了俄羅斯步上了蘇聯的後塵,掉入了同一個陷阱- 資源詛咒(Resource curse),即豐沛的油氣資源反而帶來不幸。
不管在蘇聯晚期或現在的俄羅斯,油氣在她們的財政收入結構中,都是經濟命脈。1973~1985年,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為蘇聯賺取大量外匯,占其對外貿易的80%;在俄羅斯的外匯中,能源出口占比高達70%,占到俄羅斯聯邦政府財政收入的三~五成。可以說,沒有油氣,蘇聯和俄羅斯就運轉不起來。這種失衡的經濟結構使得她們在面對油價波動時顯得特別脆弱。國際油價每下跌10美元,財政收入將減少數百億美元,進而造成財政的不可預測性,這並不利於一個國家的穩定。
她們同時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對於失衡的經濟結構無動於衷,不願意改革(畢竟改革不一定成功,何必自找麻煩?),以至於一再失去機會之窗。她們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掉入陷阱而不知。俄羅斯或許知道,畢竟有前車之鑑,但由於見獵心喜,也就陷了進去,不知是否如此?
她們都過於樂觀,認為油價一時低迷不足為慮,以為油價很快就會反彈回來,以至於作為俄羅斯預算基礎的油價都高估了,誤判不僅僅只是誤判,它將造成連鎖反應,最後把俄羅斯的國運都給賠上了。
我們來看一下俄羅斯官員的油價預測。由於2024年,油價處於高檔,油氣收入達到2350億美元,以至於去年9月,俄羅斯政府預測,2025布倫特原油每桶81.7美元,如今(9月10日)跌到66.53美元;烏拉爾原油(Urals Blend)原先預測是每桶69.7 美元,近期在50-55美元/桶區間波動。因為油價暴跌,導致今年5月油氣收入暴跌35%。一方面收入暴跌,另一方面戰爭支出大幅增加,國家財政難以為繼。
《周書》說:「前車覆而後車戒。」俄羅斯學到了蘇聯的教訓了嗎?蘇聯是怎麼崩潰的?誰又是那最後一根稻草?《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作者Thomas Friedman說:「讓蘇聯垮臺的不是美國前總統雷根,而是每桶10美元的石油」。俄羅斯經濟學家Vladimir Mau反駁說:「不是,是每桶70美元的高油價,突然跌到每桶10美元」。已故俄羅斯經濟學家Yegor Gaidar則指出:「蘇聯瓦解的時間點可追溯到1985年9月13日,這天沙烏地阿拉伯宣布,他們決定徹底改變石油政策,不再保護油價。接下來6個月,沙烏地阿拉伯的產油量增加了四倍,油價也大致減少到原價的四分之一。結果,蘇聯每年虧損約200億美元。少了這筆錢,這個國家根本無法存活」。看來,蘇聯沒能挺住,就敗在「能源詛咒」。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跟40年前一樣,今年4月初,OPEC+突然退出減產計畫,加之川普解放日關稅宣言的衝擊,致使油價暴跌。此後,OPEC+一再增產,表面理由是要擴大「市場占有率」。但,你相信這種說法嗎?還是40年前的故技重施?
俄羅斯要失望了,油價低迷並非是一時的,而是溫和而漫長的,不管是在蘇聯晚期,還是在接下來的這幾年,將一直到俄烏戰爭結束。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