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新聞
0:00 /
0:00
自認「老了」會影響壽命? 15年研究揭露驚人結果:正面態度活更久

最新研究顯示,相較對自己老化持有負面看法的人,抱持正面態度、認為自身比實際年齡更年輕的人,往往壽命更長。
據《Psychology Today》報導,儘管老化是每人必經的過程,但「年齡歧視」卻是全球最廣泛、最根深蒂固的社會歧視之一。老年人往往被視作「可愛又糊塗」,看似親切的說詞,其中卻隱含能力衰退、需要被照顧的刻板印象,讓人更容易用憐憫、施捨或居高臨下的態度,甚至是虐待及疏遠來對待他們。
德國研究團隊進行了一項長達15年的追蹤研究,他們紀錄了參與者對一般年齡刻板印象,例如:「老年人的朋友和熟人很少vs.很多」,以及對自己老化的看法,如「等我老了,我會有很少vs.很多的朋友和熟人」做為比對。結果顯示,對自身老化持負面看法的人,在之後15年內的死亡風險明顯較高。
心理學家阿努·雷亞洛(Anu Realo)指出,社會上對老年人的一般看法並不會直接影響壽命。然而,當人們認同這些負面的老化刻板印象,並因此在生活中表現得「很老」時,例如退出某些活動、避免社交、自認能力不足而提前離開職場,長期下來便會降低活動量與人際互動,進一步侵蝕身心健康,最終提高死亡風險。
雷亞洛建議,即使老年人被社會以負面形象看待,但抱持「我不是那樣」的想法,把自己與典型的「老年人」區隔開來,就能有效保持活躍、繼續過充實的生活,進而支持身心健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共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