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台高層低調會晤?傳俞大㵢接觸川普政府權力中樞 知情人士洩口風

賺到?理財專家點名「6種日用品」反讓荷包失血 瓶裝水也上榜

美中熱線!川習通話提前1小時開始 台灣議題預期仍將是重點

重演2008年危機?「房貸求助」Google搜尋暴增 專家:完美風暴尚未成形

報導指出,「房貸求助」的網路搜尋量近期攀高,引發2008年法拍屋危機重演的憂慮,但專家認為,情況還沒有太糟。美聯社
報導指出,「房貸求助」的網路搜尋量近期攀高,引發2008年法拍屋危機重演的憂慮,但專家認為,情況還沒有太糟。美聯社

根據美國社群媒體流傳的一張圖表,「房貸求助」的網路搜尋量近期突然激增,引發2008年法拍屋危機重演的疑慮。但經濟學家表示,真實情況沒有那麼糟。

報導指出,這張圖表最早由社群平台X的用戶提及,博弈網站Polymarket甚至在X貼文上加註警語「最新消息:『房貸求助』搜尋量超越2008房貸危機」。不過,Google趨勢顯示,儘管「房貸求助」搜尋熱度近來確實竄高,其搜尋量上次觸及高點是在2009年,而非2008年。

在此之前,「房貸求助」的搜尋熱度上次攀高是在2020年3月新冠疫情初期,但也不如2009年的水準。

Google趨勢顯示的並非確切的搜尋量,而是自2004年Google上市以來,某一關鍵字普遍程度的估計值。因此,這僅能反映人們在線上查找的主題,無法透露有多少屋主陷入困境。搜尋「房貸求助」者,可能財務穩定,只是預防性地查詢房貸相關協助,或只是用戶在找人幫忙取得房貸。

但根據Google趨勢,其他的相關搜尋在過去三個月來熱度提升,透露人們正日益尋找能幫忙支付房貸的慈善機構,或房貸補助獎勵、政府津貼等。

洲際交易所(ICE)數據顯示,7月房貸拖欠逾90天的屋主年增3萬,其中由美國聯邦住宅管理局(FHA)支持的房貸占52%。ICE指出,FHA房貸一般由首購族和低收入家庭使用,是房市「最主要的壓力來源」。

而多數屋主使用的傳統房貸,拖欠率遠低於FHA和退伍軍人(VA)房屋貸款。專家表示,儘管有些屋主壓力升高的證據,還不足以敲響警鐘。此外,法拍屋數量也遠低於疫情前的水準。

Realtor.com經濟學者Krimmel說,網路上說房市可能像2007-2009年金融危機時期一樣,面臨大量法拍屋,這個理論就目前來看並不成立,「我會更加留意當地勞動市場疲軟的情形,以及在2022年的幾次升息後,購屋量大,且房價正在下跌的地區」。

他認為:「要讓2008年事件重演的『末日』的理論成真,需要發生『完美風暴』:裁員、房價下跌以及剛買房比率偏高。好消息是,這些似乎很少發生,而且都侷限在特定地區。」

法拍 房貸 美國 Google 房價 社群媒體 搜尋引擎

延伸閱讀

Google Chrome迎戰AI瀏覽器大戰!全面整合Gemini功能 美國先體驗

全台逾9.5萬人「房車雙貸」平均背債756萬元創新高

新青安大鬆綁仍救不了限貸飢餓遊戲 揭「一個政府、兩套標準」困局

央行開解方 舒緩房貸緊張

相關新聞

危險豪賭?甲骨文奪OpenAI 3千億美元大單 穆迪示警有這些風險

美國信評機構穆迪(Moody's)雖未做出降級動作,但對美國科技巨擘甲骨文(Oracle)與ChatGPT開發商Open...

重演2008年危機?「房貸求助」Google搜尋暴增 專家:完美風暴尚未成形

根據美國社群媒體流傳的一張圖表,「房貸求助」的網路搜尋量近期突然激增,引發2008年法拍屋危機重演的疑慮。但經濟學家表示...

投資人靜待川習通話登場 亞股走勢不一

亞洲股市今天走勢不一,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本週宣布去年12月來首度降息後,市場焦點轉向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

日本央行利率不變 開始出售ETF續邁向貨幣政策正常化

在政治不確定性與經濟疑慮持續下,日本中央銀行日本銀行(Bank ofJapan)今天決議利率不變,但表示將開始出售先前實...

投資人買美國股債 為何卻又做空美元?關鍵在「這類交易」

今年稍早,市場充斥著「拋售美國」焦慮,但從現在的結果,這種焦慮言過其實,全球投資人真正的行為模式反而更像「避免美國風險」...

日銀計劃減持日股ETF 日圓應聲走強、東京股市收黑

日本中央銀行日本銀行(BOJ,日銀)今天一如預期維持基準利率於0.5%不變,並表示將開始出售日股ETF(指數股票型基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