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示警:科技業砸錢拚AI 暗藏風險

隨著大型科技公司大舉增加資本支出,不斷攀升的折舊成本也威脅利潤,而華爾街顯然遠遠低估這方面的影響。
根據美銀分析師波斯特(Justin Post)估算,Google母公司字母(Alphabet)、亞馬遜和Meta今年合計資本支出將達2,740億美元。但這些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業者(hyperscaler)最快可能明年就會發生折舊費用侵蝕利潤的情況。
業者在投資資料中心或GPU等長期資產時,並不會一次性認列整筆資本支出,而是依資產的使用年限逐步攤提折舊成本。如果折舊和攤銷速度大於AI營收的成長,或資產使用年限遭到調降,這些企業龐大的資本支出恐將對股價構成風險。
波斯特於17日發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市場平均估測並未充分納入AI資本支出周期的全貌,「華爾街尚未跟上不斷膨脹的折舊費用」。若低估這些成本,會讓大型科技公司看起來比實際更賺錢,進而可能助長AI泡沫。
美銀最近調高對Meta在2026年和2027年的折舊和攤銷預測。波斯特談到Meta、Google和亞馬遜時寫道,隨著近來投入的資產陸續上線,2026年折舊和攤銷費用將加速攀升,進一步加重營業支出的壓力。
這種差距未來恐怕還會擴大:到2027年,Alphabet在美銀和市場預估之間將出現70億美元的落差;亞馬遜和Meta的差距則分別達到59億美元和35億美元。
資本支出最高的部分用於採購科技基礎設施,包括輝達的圖形處理器(GPU)。波斯特認為,GPU因運算負荷吃重,加上AI創新快速推進,使資產淘汰速度加快,壽命可能比傳統資產更短。
亞馬遜、Meta和Google過去五年其實陸續調高伺服器和網路設備的使用年限,藉此把成本分攤到更長時間。但波斯特觀察到這一趨勢開始逆轉。亞馬遜今年已將部分伺服器和網路資產的使用年限,從六年縮短為五年,理由就是AI加速科技進步。
AI基礎設施也有過度建設的風險,恐導致供過於求。在這種情況下,超大型雲端業者為了拉抬銷售可能陷入價格戰,進一步讓AI產品商品化,也壓縮獲利能力。
在此背景下,加快讓AI技術變現更加重要。雖然廣告和雲端運算已是大型科技公司尤其是Google和Meta最先實現變現的領域,但折舊和攤銷費用成長速度更快。美銀估計,Alphabet、Meta和亞馬遜合計營收在2026年將年增13%,2027年年增12%;同一期間合計折舊和攤銷費用卻分別飆升33%和30%。
大型科技公司仍在重押AI。美銀估計,Google、Meta和亞馬遜在2026年的合計資本支出將增加22%,達到3,330億美元。但這波史上罕見的資本支出周期,變現的壓力愈來愈緊迫。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