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AI將促全球貿易轉型 亦恐加深全球財富鴻溝

世界貿易組織(WTO)在17日發布年度報告,預測人工智慧(AI)將在2040年前,提高商品及服務的交易價值逾40%,但也警告若欠缺妥適當政策,則有可能加劇經濟不平等。
WTO在這份「世界貿易報告」中指出,更低的交易成本,及增強的生產力,將在2040年前帶動貿易及國內生產毛額(GDP)大幅增長。在多種預估情境下,全球貿易預估將成長34%-37%,全球GDP也預期可增長12%-13%。
WTO副秘書長希爾(Johanna Hill)表示:「在益趨複雜的貿易環境裡,AI可能成為貿易的一大亮點」。
希爾承認目前世界貿易體系的動盪,也指出,AI正重塑全球經濟及國際貿易的未來,有潛力使貿易成本下降,並提高生產力。
報告強調,企業在物流、規範遵循及溝通的成本可能減少:「由AI驅動的翻譯技術,能使溝通更迅速、更符合成本效益,特別將嘉惠小型生產者及零售業者,使其得以擴張至全球市場。」像這樣的進展,可望幫助低收入國家增加多達11%出口,使其改善數位基礎設施。
從半導體、電腦到化學產品,使AI得以運作的實體商品,在2023年的貿易額達到2.3兆美元,但更龐大的未來利益,將來自於AI驅動商品貿易及數位服務的能力。
但報告也示警,若欠缺有目標的投資,以及包容政策,AI有可能加深目前已存在的分化。
WTO秘書長伊衛拉(Ngozi Okonjo-Iweala)表示:「AI有可能深化、而非減少不平等。」報告也指出:「AI進展及部署的效果,正引發疑慮,許多勞工、甚至是整個經濟體,都可能被遺落在後。」
根據WTO統計,少量生產關鍵AI硬體的公司,掌控了超過80%的全球晶片市場,而如鎵、鍺等用於半導體的關鍵稀有礦物的開採,也都集中於少數幾個經濟體。
該報告模擬發現,至2040年前,較貧窮經濟體若無法跟上,其收入成長幅度將為8%,相較之下,高所得經濟體的收入則將增長14%。但倘若低收入國家能縮減一半的「數位基礎設施鴻溝」,更廣泛使用AI,則「收入增長可能達到15%」。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