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銀美林調查:多頭氛圍濃厚 但未見引發反向賣出訊號

根據彭博資訊等外電新聞援引,9月美銀美林經理人調查報告顯示,投資者樂觀情緒進一步攀升並為2月以來高點、對全球經濟前景的預期有所改善,現金水位與前兩個月持平,整體而言,雖然多頭氛圍濃厚,但尚未見到多頭過於自滿引發反向賣出的訊號,仍需等到更為極端的調查數據顯現。美銀美林依據現金水位、股票配置、對於全球成長前景的預期等指標編制的經理人情緒指數自4.5進一步攀升至5.4,達七個月新高,經理人現金水位連續三個月維持於3.9%的低點水準,持續觸發4%水準的「賣出」訊號。
就總體經濟前景而言,預期未來12個月全球經濟成長力道將減弱的比例由41%下降至16%,為去年10月以來最為明顯的改善幅度,對通膨的擔憂有所上升,預期全球通膨將會攀升的經理人由淨18%上揚至淨24%。針對下屆聯準會主席人選,30%的經理人認為華勒(Christopher Waller)將獲提名為聯準會主席,29%的經理人認為未來12個月內將見到聯準會降息三次、30%的經理人預期降息四次、17%的經理人甚至預期可能降息五次以上。
在資產配置方面,雖有58%的經理人認為全球股票評價水準高估,但對於股票的配置從上月的淨14%加碼進一步攀升至淨28%加碼,為七個月來新高水準,其中美股配置由淨16%減碼上升為淨14%減碼,對於歐股配置則由淨24%加碼下滑至淨15%加碼,對於日股配置由淨2%減碼下滑至淨5%減碼,對於新興股市的配置由淨37%加碼下滑至淨27%加碼。對於債券的配置比重由上個月的淨5%減碼提高至淨3%減碼,另有39%的經理人並無持有黃金、67%經理人無持有加密貨幣。
尾端風險部分,全球貿易戰引發經濟衰退的擔憂消褪,「第二波通膨」成為經理人最為擔憂的尾端風險,認同此情況的經理人比例達26%,居次者為聯準會喪失獨立性與美元貶值,認同比例為24%,以及債券殖利率無序攀升、比例為22%,在擁擠交易方面,「做多科技七雄」持續坐穩最擁擠交易第一名,居次者為做多黃金。
在AI主題調查部分,48%經理人認為AI股未形成泡沫,50%認為AI已提升生產力,而雖然經理人擔憂第二波通膨襲來,但有73%的經理人認為AI具備抗通膨的效應。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聯準會正舉行市場引頸期盼的利率會議、有望如期重啟降息,而除了本次利率決議之外,投資人將更關注未來的降息路徑及支持聯準會轉向降息的理由,從最新經濟展望及利率點陣圖可見端倪。觀察金融市場自聯準會主席鮑爾8/22於全球央行年會釋放鴿派訊息以來,已提前反映聯準會將重啟降息並多次降息的資金行情,短線留意當政策預期實現後的震盪風險。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指出,觀察美國就業市場放緩但並未陷入衰退,預期在聯準會重啟降息、AI 驅動企業投資加速等利多支撐下,全球景氣仍具備韌性,第4季旺季行情可期。鑒於股市屢創新高後震盪可能加大,建議透過平衡型及債券資產降低波動,股市建議逢震盪加碼,首選長線趨勢正向的科技及創新科技產業。另外,聯準會降息將壓抑美元指數表現,加速全球分散投資浪潮,建議可選擇全球公債或新興國家當地公債型基金、日本和印度股票型基金,並搭配5~10%黃金產業型基金提高投組多樣性。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暨全球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陶德.布萊頓表示,聯準會將重啟降息機會,預期未來六至十二個月,有望降息50~100個基本點,為股債市營造有利環境,而儘管股市自4月初低檔彈升已同步拉高評價面,大盤之下仍有許多估值低的優質機會,看好美國企業在人工智慧革命中的全球領先地位,以及在各領域廣泛應用下所帶來跨產業的豐富投資題材。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月收益基金經理人伽坦‧賽加爾表示,今年以來新興市場股票表現已大幅領先成熟市場,雖然關稅政策不確定性確實帶來逆風,但企業長期的正向獲利動能依然存在,我們觀察到新興市場企業在面對全球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正進行「再全球化」,企業很可能會持續尋找與貿易壁壘共存或繞道的方法,我們將這種適應性韌性與由下而上的選股觀點結合,持續尋找具備長期獲利能力的公司。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強納森‧柯堤斯表示,AI即將走上一條非常令人興奮且大規模增加創新的道路上,目前,市場已經意識到科技領域存在AI的獲利機會,但股價很可能已反應,但尚未反應是科技領域從AI中獲得的效率提升,而更廣泛的市場也未捕捉到AI應用於科技之外領域時所帶來的效率提升與創新浪潮。
富蘭克林坦伯頓日本基金經理人邱正松指出,日本股票市場依然展現優越的風險報酬特性,其評價水準遠低於其他成熟市場,在企業治理改革與國內經歷30年通縮後經濟邁入正常化、帶動結構性股東權益報酬率提升下,前景亮眼。這些制度變革持續推動股東價值創造,讓日本成為全球最能夠創alpha超額報酬的市場之一。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