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指違《反壟斷法》 輝達面臨中國調查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週一(9月15日)發布公告稱,經初步調查,認定美國企業輝達(Nvidia,又稱英偉達)違反中國的《反壟斷法》,因此決定展開進一步調查。
公告內並未具體說明輝達如何違法。若依《反壟斷法》處置,違規企業可能面臨罰金,金額是其前一年銷售額的1%至10%。15日,輝達在紐約的股價下跌約2%,但隨後有回升。
消息公布之際,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正在西班牙馬德裡參加第四輪美中貿易談判,他說雙方在會議中有討論到輝達遭調查一事,稱中國此舉「時機不好」。
路透社分析指,中國選在此時調查輝達,可能讓中方在談判中更有利。此外,這也可能是要反制川普政府上週五(12日)以國安為由,把23間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一事。13日,中國商務部還接連發布公告,先是宣布對美國進口的相關模擬晶片發起「反傾銷調查」,之後又對美國在半導體積體電路(又稱集成電路)的相關措施展開「反歧視調查」。
中國顧問公司Plenum的分析師柏正遠(Bo Zhengyuan,音譯)說:「這是一個警告,如果美國的出口管制體制繼續沿用過去幾年來的做法,就會招致惡果,而且中國也樂得讓美國企業承受損傷。」
《紐約時報》引述中國美國商會前法律顧問羅斯(Lester Ross)觀點指,中國政府是在運用手上的監管武器和外交談判手段,試圖增加中國取得先進半導體的管道,並超越外國競爭對手,以降低中國對外國的依賴。
輝達發言人馬裡尼茲(Hector Marinez)回應稱該公司遵守法律,「會繼續配合相關政府機構評估出口管制對商業市場競爭的影響」。
黃仁勳對中國「魅力攻勢」無效?
自川普重返白宮、再次對中國發起關稅與貿易戰以來,身為全球AI科技龍頭的輝達被捲入美中科技角力的漩渦核心。輝達執行長黃仁勳今年至少三次造訪中國,每回都強調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但如今輝達遭調查,也顯示黃仁勳個人的「魅力攻勢」效果有限。
輝達在中國的業務去年佔其總營收的13%。不過,在美國的出口管制下,輝達最先進的AI晶片不能合法銷往中國,因此輝達為中國市場設計了「降規版」產品,包含H20晶片。今年4月美中貿易戰延燒時,H20也曾被納入出口管制,直到8月川普表示已跟黃仁勳談成「分潤協議」,美國允許輝達恢復H20出貨,但輝達須上繳該收益的15%給美國政府。
然而,即使美國政府開了綠燈,中國企業也有強勁需求,中國網信辦卻對輝達提出數據安全疑慮,質疑其晶片設有可遠端操控的「後門」;輝達否認此指控。路透社消息指,中國工信部陸續約談了騰訊、字節跳動等公司,建議盡量不要使用輝達晶片。
對此,台灣智庫科技、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海外研究員江旻諺曾向DW指出,此舉背後的考量是,中國想減少本土企業依賴外國晶片,也想確保國內市場的需求足以餵養華為持續推進本土技術,但同時卻也未能斷定其本土的替代產品能否完全取代H20,因此並未徹底禁用。
對輝達的反壟斷調查是怎麼回事?
中國政府於去年底對輝達啟動初步反壟斷調查,稱其涉嫌違反先前收購邁倫科技公司(Mellanox Technologies,又稱邁絡思)時做出的承諾。
邁倫科技是以色列與美國的跨國網路公司,擁有InfiniBand高效能網路互連和高速的乙太網路技術。2019年,輝達宣布以69億美元併購邁倫,隔年跟中國監管機構達成協議,條件是繼續供應高科技的繪圖處理器給中國,但後來美國對中國施加一連串出口管制措施,禁止輝達出售最先進產品給中國企業。
諮詢機構Futurum Group的半導體分析師王韋傑(Ray Wang)向路透社表示,邁倫的技術讓輝達得以提供全球最頂尖的網路科技,重要性僅次於輝達的CUDA運算平台。
王韋傑說:「真正引發擔憂的是,中國可能施加新的限制措施,讓輝達難以銷售網路解決方案給中國客戶……這項業務每年有數十億美元的規模,而且隨著數據中心的網路需求增加,它還在成長。」
不過,王韋傑認為,中國調查輝達一事,「不應被解讀為要把輝達踢出中國」。他說,即使最後反壟斷調查的裁決不利於輝達,對中國自身帶來的衝擊恐怕還會比對輝達更大,因為中國正努力扶植本土半導體產業,試圖發展出能替代美國科技的本土產品。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