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柯文哲返老家…「吃屎哥」突現身撒冥紙、與小草互嗆 遭警帶走送辦

柯文哲返新竹家共享天倫 柯美蘭憂北檢抗告:預計周三祭拜柯爸

媒體:中國駭客假冒美議員刺探貿易談判消息

圖/德國之聲
圖/德國之聲

根據《華爾街日報》週日(9月7日)報導,今年7月,美中貿易談判代表在瑞典展開新一輪磋商前幾日,美國多個貿易團體、律師事務所及美國政府機構都收到了看似來自共和黨籍眾議員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發出的電子郵件,內容是請收件人針對附件的一項「對中制裁法案草案」提供意見。

穆勒納爾一直以來都是美國國會內部的對中強硬派,目前擔任眾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關注中國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的威脅。穆勒納爾今年1月曾表示,中國領導層「將美國視為敵人,而非合作夥伴。」

報導指出,該封郵件是由一個非政府電子信箱寄出,若收件人打開信件中的檔案,就會讓駭客獲得對目標組織的系統訪問權限。網路分析人員調查發現,信件內包含的惡意軟體與一個名為APT41的駭客組織有關,該組織被認為是中國情報機構的承包商之一。

報導也補充,當前無法確定駭客的攻擊是否成功入侵了任何機構,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和國會警方(USCP)都已著手進行調查。聯邦調查局發言人拒絕透露細節,僅稱已知悉此事,並且「正與合作夥伴一同努力識別並追查肇事者」,國會警察則拒絕回應。

知情人士宣稱,駭客選在美中代表見面前發動攻擊,是企圖在那些可能為川普政府提供貿易談判建議的組織內部署間諜軟體,疑似是想讓中國官員能窺探川普政府從外部團體獲得的建議。

對此,穆勒納爾透過聲明表示,這起事件是中國實施攻擊性網路行動、企圖竊取美國戰略並加以利用的另一項例證,「我們不會被嚇倒」。

中國否認涉對美網攻

中國駐美大使館否認相關指控,表示不清楚報導提及的駭客攻擊細節,並稱所有國家都面臨難以追蹤的網絡攻擊。中國堅決反對和打擊一切形式的網絡攻擊和網絡犯罪,也堅決反對在沒有確鑿證據的情況下抹黑他人。

近幾個月以來,類似的駭客攻擊行動頻傳。今年5月,《華爾街日報》就曾報導FBI正在調查一起冒充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的事件。

FBI警告,有「惡意行為者冒充高級美國官員」,對外發送人工智慧(AI)生成的語音和文字訊息。美國國務院也曾在7月警告有人利用AI偽造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的聲音,向海外的外交官發送不實訊息。

今年8月,由美國FBI、CISA、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德國聯邦情報局(BND)等盟國情報單位聯合發布的警示報告指出,由中國政府資助的駭客「正以全球網路為目標下手,包括但不限於電信、政府、交通、旅宿和軍事基礎設施網路」。

報告稱,中國駭客組織「Salt Typhoon」(鹽颱風)自2019年開始對全球通訊網路及關鍵基礎設施發動攻擊,除了數百名美國受害者外,還在至少80個國家、200間企業發現相關活動。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本文章由德國之聲授權提供】

相關新聞

三星拚了 傳擬擴大HBM產能、犧牲利潤搶市

三星電子決心爭取高頻寬記憶體(HBM)市占,據傳不只平澤五廠準備恢復施工,以便擴大產能,還打算犧牲利潤,好打入輝達(Nv...

中油可望撿便宜?全球LNG市場2026年將大翻轉 從供不應求變成供給過剩

全球液化天然氣(LNG)市場2026年起將面臨多年的供應過剩,可能導致價格下跌至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來最低。

專家估AI將取代50%基層工作 瓦解職涯階梯

慧與科技公司、沃爾瑪及通用汽車現任執行長都是從基層員工做起,接著逐步晉升至今日高位,然而隨著人工智慧(AI)將取代許多初...

矽谷「惡血女王」獄中突發文求長壽飲食 專家速給「不死菜單」曝光

前矽谷獨角獸新創Theranos創辦人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因「滴血驗病」醜聞遭判11年,身陷囹圄...

金價再創新高 Fed降息預期升溫

國際金價8日再創新高,黃金現貨盤中一度上漲0.62%至每英兩3609.10美元,略高於5日寫下的前高紀錄,主因美國上周公...

石破茂請辭 日圓走貶、日股收紅

日本首相石破茂宣布辭去自民黨總裁(黨主席)職務後,日圓聞訊走貶,加上投資人預期新政府將推出新的經濟對策,日股今天應聲上漲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