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台高層低調會晤?傳俞大㵢接觸川普政府權力中樞 知情人士洩口風

賺到?理財專家點名「6種日用品」反讓荷包失血 瓶裝水也上榜

美中熱線!川習通話提前1小時開始 台灣議題預期仍將是重點

酒後讓外語更流暢? 學生學荷蘭語實驗奪搞笑諾貝爾「和平獎」

搞笑諾貝爾獎透過幽默的方式,鼓勵人們以不同角度思考科學研究的意義。示意圖/ingimage
搞笑諾貝爾獎透過幽默的方式,鼓勵人們以不同角度思考科學研究的意義。示意圖/ingimage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今年在美國波士頓揭曉,頒發給十組「既讓人發笑又引人深思」的研究。其中一項來自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實驗顯示,少量酒精能讓外語發音更流暢,因此拿下「和平獎」。

根據「每日郵報」報導,研究團隊找來50名母語為德語、正在學荷蘭語的學生,分別飲用少量酒精飲料或無酒精飲料後,進行荷蘭語對談。由不知情的荷蘭籍評審打分,結果發現飲酒組的表現更好,尤其是發音更接近母語者。研究人員推測,酒精並沒有直接「強化語言能力」,而是降低了緊張感,讓受試者更自然開口說話。

研究團隊強調,實驗觀察到的僅是「低劑量酒精」的短期效果,並不是鼓勵透過喝酒來學語言。不少學者也提醒,真正有效的學習方式仍然是持續練習,而非依靠酒精助興。

搞笑諾貝爾獎向來以輕鬆詼諧的精神著稱,除了「小酌助攻外語」外,今年得獎研究還包括:把牛塗上斑馬紋能減少蒼蠅叮咬、母親吃大蒜後,母乳味道更濃而寶寶更愛喝、以及用鐵氟龍增加食物體積以降低熱量攝取等,兼具趣味與啟發。

而主辦團隊《不可能的研究》(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 magazine)進行頒獎,依照傳統在典禮上由觀眾朝舞台拋擲紙飛機。今年的主持人Marc Abrahams也再次以經典結語收尾:「如果你今晚沒有得獎,又或是你得獎了,那就祝你明年更幸運。」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德國 荷蘭 諾貝爾獎

延伸閱讀

台灣百萬人列「酗酒」族群 健保支出一年逾53億元

「斑馬牛驅蟲叮咬」研究 日本團隊獲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

青少年飲酒比例升 專家建議25歲以下不要喝

國高中生飲酒率高得離譜 專家建議25歲後再飲酒

相關新聞

千萬存款退休就穩了?專家搖頭「漏做這步」剉咧等 恐毀養老夢

有些人以為只要每月投資少量金額,累積數十年後就能安心退休。然而,美國知名財經專家藍西(Dave Ramsey)警告,如果在理財過程中養成了一個「壞習慣」,即使帳戶裡擁有上百萬美元,也可能在退休後仍然過得拮据,甚至陷入財務困境。他直言,真正會摧毀退休夢想的事情不是投資不足,而是「帶著債務退休」。

酒後讓外語更流暢? 學生學荷蘭語實驗奪搞笑諾貝爾「和平獎」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今年在美國波士頓揭曉,頒發給十組「既讓人發笑又引人深思」的研究。其中一項來自英國巴斯大學(University of Bath)的實驗顯示,少量酒精能讓外語發音更流暢,因此拿下「和平獎」。

「散發韓男油膩感」網友罵虛擬男團PLAVE挨告 南韓法院判賠理由曝光

英國BBC報導,南韓法院裁定一名在網路上辱罵虛擬偶像男團PLAVE成員的網友,賠償該團共五名成員每人10萬韓元(約新台幣2...

「斑馬牛驅蟲叮咬」研究 日本團隊獲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

日本11名科學家於9月19日憑「在牛身上畫上類似斑馬的條紋,以減少昆蟲叮咬」實驗,榮獲搞笑諾貝爾生物學獎。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旨在表彰那些讓人發笑,但同時又能啟發思考的科學研究突破。此次是日本研究者連續第19年獲得搞笑諾貝爾獎。

影/男童耳朵裡「卡螃蟹」 千萬人嚇壞:再也不敢靠近海邊

墨西哥知名網紅姬茲婭(Kitzia Mitre)近日帶著兒子到海邊度假,沒想到返程後孩子耳朵突然感到不適。姬茲婭立即帶兒子就醫,過程中醫師竟從兒子耳道中夾出一隻還活著的小螃蟹,讓現場所有人驚訝不已。該影片曝光後,迅速累積超過2230萬次觀看,掀起全球熱議。

巨蟒氾濫抓不完!高價「間諜兔」來幫手

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緬甸蟒入侵種問題困擾當局數十年,卻因為難以獵捕而無法根除,當地管理單位近日祭出新招,以「機器兔」為餌誘捕緬甸蟒,搭配其他工具多管齊下,嘗試抑制巨蟒氾濫成災的生態災難。原產東南亞的緬甸蟒為何成為佛州難題?在移除之外又面臨哪些挑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