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股收創歷史新高 英特爾獲輝達投資股價暴漲23%

3颱共存「樺加沙具威脅」 吳德榮:周日北東轉雨 下周2地致災大量降雨

川普訪英送投資大禮包 英前副首相:那是矽谷的「殘羹剩飯」

美國總統川普訪英,英相施凱爾宣布迎來創新高的1,500億英鎊美國投資。民調卻顯示,過半民眾認為川普政府對英國不利。(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訪英,英相施凱爾宣布迎來創新高的1,500億英鎊美國投資。民調卻顯示,過半民眾認為川普政府對英國不利。(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英國進行史無前例的第二次國是訪問,獲得高規格接待。英國首相施凱爾則宣布迎來美國科技與投資機構總計1,500億英鎊(2,048.7億美元)的投資,並創造約7,600個高薪工作。

施凱爾17日表示:「這些投資是英國經濟實力的證明,也是一個大膽的信號,表明我們的國家是開放的、雄心勃勃的,並準備好發揮領導作用。」

私募股權公司黑石集團(Blackstone)17日承諾,未來十年將在英國投入900億英鎊(3.7兆美元),是川普此次訪問期間公布的最大單筆交易。

該集團去年宣布將在英格蘭北部投資100億英鎊,興建AI資料中心,今年初則宣布未來十年計劃在歐洲投資5,000億美元。此外,物流地產公司Prologis將投資39億英鎊。

之前另一批美國科技公司已許下投資承諾,包括微軟、輝達、Google和OpenAI等企業,近日來總計已承諾未來幾年在英國投資逾420億美元,涵蓋人工智慧(AI)、量子運算與民用核能領域。

然而,其中來自美國科技大廠的投資承諾,卻被英國前副首相、直到今年初都還是Meta全球事務總裁的克雷格(Nick Clegg)形容成不過是「矽谷的『殘羹剩飯』」。

他指出,英國政府雖將美企投資包裝成外交成果,實質上卻是接收矽谷的剩羹剩飯。他分析,這些是美企在全球擴建資料中心和基礎設施的必要布局,只是因應川普訪問行程而提前宣布。表面上是送給英國的禮物,實際上對那些美國企業本身最有利。

他還說,英國在科技領域淪為附庸國,本土企業壯大後轉往美國發展,美國資金卻很少長期紮根英國,這種「單向道」模式對本土科技產業助益有限,也引發外界對政府在稅制與監管方面讓步的疑慮。

民調顯示,川普在英國並不受歡迎,倫敦約有5,000人上街抗議川普到訪。YouGov民調顯示,過半英國民眾認為川普的總統任期對英國不利,僅一成認為有益。

施凱爾本身支持率同樣不好看,加上英國經濟困境加劇,他必須證明「王室王牌」確實能帶來實際利益。

英美就關稅等貿易議題進行的談判,能否藉川普此行而有所進展仍是未知數。目前,美國對自英國進口的鋼鋁徵收25%關稅,儘管低於對其他經濟體50%的稅率,卻仍備受英國內外業界和輿論關注。

英國衛報日前報導,在川普訪英前夕,英方希望美方取消對英鋼鐵徵收25%關稅的計畫,似已「被擱置」。

英國 美國 川普

延伸閱讀

川普訪英盛裝出席國宴!坐凱特王妃旁羞喊「很漂亮」 眼神露餡全被拍

早有前科!川普罕見遲到21分鐘 還把英王「甩身後」挨轟故意羞辱

接受《時代》專訪 李在明曝美方談判「獅子大開口」:若接受我早被彈劾

川普二度訪英 美企送400億投資 倫敦卻爆反川大遊行

相關新聞

川普與英簽科技夥伴協議 喊話投資6兆元創紀錄

美國總統川普十八日與英國首相施凱爾正式簽署科技夥伴協議,強化兩國在人工智慧(AI)、量子運算及核能領域的合作。

美時代雜誌專訪 李在明:與美站在一起 但不抗中

美國時代雜誌十八日刊出南韓總統李在明專訪,他表明「在新的全球秩序與以美國為中心的供應鏈中,我們會和美國站在一起,但也要處...

台灣成「詐騙之島」!每年被騙500億 韓媒:人均損失是日本近20倍

南韓媒體報導,台灣每年因語音和簡訊等釣魚詐欺而損失的金額遠超日、韓,使台灣在國際社會被冠上「詐騙之島」稱號。而且台灣也已...

南韓統一部:盼與北韓解凍 從「敵對兩國」轉為「和平兩國」

南韓統一部長鄭東泳十八日表示,對平壤將兩韓關係的框架定調為「敵對兩國」,首爾將尋求轉變為「和平兩國」,並以和平兩國作為兩...

俄羅斯堪察加東海岸附近規模7.8強震 觸發海嘯警報

美國地質調查所(USGS)表示,俄羅斯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堪察加市(Petropavlovsk-Kamchatsky)以...

美英簽署「科技繁榮協議」 川普盛讚獨一無二

即將結束英國國是訪問行程的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與英相施凱爾會晤並共同召開記者會,期間他盛讚兩人簽署的「科技繁榮協議」為「獨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