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入侵、大規模軍演 北約東翼面臨多大危險?俄羅斯劍指西方

(德國之聲中文網)近20架俄羅斯無人機9月9日至9月10日夜間入侵波蘭領空。華沙方面稱,波蘭和荷蘭戰機在義大利、德國以及北約多國部隊的協助下,成功擊退這一「侵略行為」。據波蘭內政部11日公布的消息,已發現16架俄羅斯無人機的殘骸。這是俄羅斯無人機首次在北約領土上空被擊落。
波蘭外長10日表示,毫無疑問,此事絕非意外事件;這不僅是對波蘭,也是對北約以及歐盟土地的一次「史無前例的攻擊行為」。波蘭總理圖斯克10日指出,這次無人機事件雖然並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性質卻是二戰以後最接近「開戰」的一次俄軍行動。波蘭請求召開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並申請北約緊急磋商。應波蘭的要求,聯合國安理會將於本周五(9月12日)在紐約舉行相關會議。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10日晚代表歐盟發表正式聲明,強烈譴責俄羅斯無人機當天「蓄意」進入歐盟成員國領空。德國總理梅爾茨、英國首相施凱爾、法國總統馬克宏都對俄無人機進入波蘭領空予以譴責。西班牙、義大利等多個歐洲國家外交部也紛紛譴責俄無人機入侵波蘭領空的行為。
捷克10日表示,應波方請求,捷方准備派出一支特種作戰直升機部隊前往波蘭。德國政府11日表示,作為歐洲加強北約東翼安全努力的一部分,德國聯邦國防軍將「擴大並延伸」波蘭上空的空中警戒。
川普:可能是個失誤
美國總統川普9月11日在記者會上則稱俄羅斯無人機飛入波蘭「可能是個失誤」,他表示對事態發展感到不快,但希望事件能趨於平息。對此,波蘭總理圖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發文表示。「我們也希望無人機襲擊波蘭是一個錯誤。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知道這一點。」周五訪問基輔的波蘭外交部長拉多斯瓦夫.西科爾斯基(Radoslaw Sikorski)回應川普的言論說,「當晚19架俄羅斯無人機越境進入波蘭,400架(無人機)和40枚導彈越境進入烏克蘭。這些都不是失誤。」
俄羅斯、白俄羅斯在北約東翼舉行「西方-2025」軍演
本周五(9月12日),莫斯科國防部宣布為期5天的「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武裝部隊聯合戰略演習」開始。此次演習名為「薩帕德-2025」(Zapad-2025)。薩帕德在俄語中意思為西方,也被成為」西方-2025「演習。據白俄羅斯稱,演習的大部分內容將於下周二前在其首都明斯克以東的一座城市附近進行。俄羅斯軍方稱,一些「實際」演習也將在俄羅斯境內以及巴倫支海和波羅的海進行。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參加演習的人數超過1.3萬人。但分析認為,實際參演人數可能更高。立陶宛情報部門估計,另有3萬名士兵在俄羅斯境內參演。除了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部隊外,還包括來自非洲和中亞友好國家的士兵。印度似乎也將派遣一支約60人的小型象徵性部隊。
白俄羅斯8月曾宣布,此次演習包括使用俄羅斯新型超音速「奧列什尼克」導彈。俄羅斯計劃在白俄羅斯部署的這種可攜帶核彈頭的導彈。
克裡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表示,這些演習是「計劃中的,不針對任何人」。但北約成員國波蘭、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尤其感到不安,因為演習在靠近其邊境的地方舉行。這三國都加強了安全措施。波蘭還下令在演習期間完全關閉與白俄羅斯的邊境。對此,莫斯科11日呼籲華沙「重新考慮」這一決定,並譴責其「對抗行動」。
波蘭總理圖斯克稱,此次名為「西方-2025」演習還將模擬佔領所謂的「蘇瓦烏基走廊」。該地區位於波蘭-立陶宛邊境,北鄰俄羅斯飛地加裡寧格勒,南鄰白俄羅斯,被認為是北約的薄弱環節,可能成為俄羅斯攻擊的首要目標。
俄羅斯上次舉行名為「西方」的演習是在2021年。當時,克裡姆林宮利用該演習在烏克蘭邊境附近部署了超過20萬名軍事人員和大量裝備,為進攻基輔做准備。
德國安全專家尼科.蘭格(Nico Lange)認為,俄羅斯向波蘭領空派無人機旨在測試西方反應、偵察西方防空系統、監視其軍事動向。他警告說,未來還會有更多演習:「過去,俄羅斯能夠無縫地從演習過渡到戰爭。至少會將物資和彈藥留在白俄羅斯,作為後續行動的預先部署。」
北約正在以一系列軍事演習回應俄羅斯的「西方-2025」演習。波蘭目前正在進行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軍事演習「鐵衛-25」(Iron Defender-25),波蘭及其盟國共有3萬名士兵參與。與此同時,代號為「雷霆突襲」(Thunder Strike)的聯合軍事演習正在立陶宛舉行,約1.7萬名來自立陶宛和其他北約國家的士兵參與其中。德國外交關系委員會(DGAP)的安全專家建議,為了進一步增強對莫斯科的威懾力,未來應將各國的演習整合成一場大型聯合軍演。
(法新社、明鏡在線)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道。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