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從iPhone 17定價看蘋果策略 彭博:庫克要讓消費者習慣「這價位」

兩國前景堪憂?川普曾密令海豹部隊潛入北韓搞砸 韓媒曝平壤事後大清查

你行攏來!台鐵PO「潦草手寫字」徵創意高手 考試科目挨轟

日媒:川普對中政策轉為「交易取向」 不批評大陸威權體制

「日經亞洲」分析,川普第二任期對中國政策將大幅改變,以對美有利的交易為主,不會挑戰中國的專制統治。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外的美國國旗。 (美聯社)
「日經亞洲」分析,川普第二任期對中國政策將大幅改變,以對美有利的交易為主,不會挑戰中國的專制統治。圖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外的美國國旗。 (美聯社)

日經亞洲」九日報導,華府的對中政策自川普上任後已悄悄轉向,從過去的對抗轉移到川普的交易取向,與第一任不同。

美國國防部目前草擬的國防戰略已不以圍堵中國為優先,改以維護美國國內及西半球安全為主。日經亞洲報導,國防部正積極尋求與中國國防當局對話。五角大廈認為,雖不縱容中國的領土擴張行為,但只要能維持現狀,美國將不會就中國威權體制提出批評。

報導也指,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可能在今年十月底於南韓慶州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領袖峰會期間舉行場邊會晤,雙方直接對話。報導稱,川普希望仿效與日本達成的協議模式,與中國談成對美國有利的「重大貿易協議」。

川普在今年八月修改他先前對中國留學生嚴控的態度,表示可能接受六十萬名中國留學生到美國,被視為對習近平釋出善意。

「日經亞洲」認為,川普返白宮後,華府對中敵對態度已漸被具交易色彩的實用主義取代,只要對美國有利,也可容忍北京威權體制。

國防部次長柯伯吉說,美國的目標是在印太地區與中國達成軍事力量的「均勢」,以求有效嚇阻潛在侵略。報導也舉長期被視為「對中鷹派」的國務卿魯比歐為例,指他最近對中言論已明顯放軟。

美中的關稅談判仍在進行中,兩國代表經過數輪談判,尚未獲致最後結果。日經亞洲認為,川普一開始對中國的關稅施壓,強硬態度被解讀為推動兩國經濟「脫鉤」,但現在的政策則顯然轉向強調「交易」,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高科技產品政策轉變,美國原本禁止輝達等廠商出售先進晶片給大陸,隨後卻解禁。

APEC 川普 印太 華府 白宮 美中 習近平 五角大廈 貿易協議 日經亞洲

延伸閱讀

黃齊元/面臨完美風暴 台灣關鍵時刻

施壓普丁停火 川普要歐盟對中印徵100%關稅

以色列將戰火擴大到美國盟邦卡達 BBC:內唐亞胡盤算川普不會下重手

申請綠卡簽證將審查「反美」言論 主管機關首長:反川普不算

相關新聞

兩國前景堪憂?川普曾密令海豹部隊潛入北韓搞砸 韓媒曝平壤事後大清查

紐約時報5日發布調查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執政時,美國海軍特種部隊「海豹六隊」(SEAL Team 6)2019年...

查理柯克槍擊案:槍手未落網,美國政治暴力的無解輪迴?

美國著名的保守派意見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於9月10日在猶他州的猶他谷大學(UVU)校園巡迴演講時突然遭到槍擊,不幸當場身亡。截至美國當地時間10日晚上,犯案的槍手仍未落網,目前都沒有任何關於槍手身份與作案動機的線索。年僅31歲的柯克,是全美知名的MAGA陣營網紅,素以犀利的辯論聞名,被保守派與川普支持者們奉為「碾壓左派、打倒覺醒」的明星;柯克創辦倡議組織「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也經營多個 Podcast、TikTok等社群平台,每一個平台都有超過上百萬的粉絲群眾,影響力極為廣泛,也是川普重要的盟友之一。

以色列空襲卡達 歐盟譴責籲制裁 加拿大將評估兩國關係

以色列9日向卡達首都杜哈發動空襲鎖定哈瑪斯領導層,造成6人死亡,遭到英國、法國和德國等西方國家及歐盟譴責。加拿大10日表...

馬克宏任命39歲親信擔任法總理 民眾示威嗆與民意脫節

法國總統馬克宏9日任命親信勒克努(Sebastien Lecornu)擔任新總理,勒克努上任後當務之急將是促成國會同意2...

斯里蘭卡國會為1主因 要求3位前總統搬離國有宅邸

斯里蘭卡國會10日表決通過,要求前總統馬辛達.拉賈帕克薩(Mahinda Rajapaksa)及另外兩名前領袖搬離國有宅...

墨西哥市瓦斯槽車爆炸 增至3死67傷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Mexico City)市政官員表示,一輛瓦斯槽車今天在市區爆炸,現已增至3人喪命、67人受傷,並引...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