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陷技術人力荒!外媒揭台積電英特爾受害經驗 韓企非孤例

美國喬治亞州現代汽車與LG新能源合資電池廠遭移民當局突襲,逾300名韓籍工人因違法工作被拘留。歐新社
美國喬治亞州現代汽車與LG新能源合資電池廠遭移民當局突襲,逾300名韓籍工人因違法工作被拘留。歐新社

美國喬治亞州現代汽車與LG新能源合資電池廠遭移民當局突襲,逾300名韓籍工人因違法工作被拘留。事件凸顯美國高科技製造業長期缺乏熟練工與專業人力,而政府卻吝於簽發外籍專業簽證。韓企並非孤例,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廠、英特爾在俄亥俄園區也因同樣問題吃盡苦頭。

彭博資訊8日報導,如此大規模且專門鎖定技術工人的掃蕩並不常見,已讓同樣在美投資數十億美元的三星電子、SK On等韓企感到震驚。南韓分析人士直言,專家、工程師與分包商赴美支援至關重要,一旦這條供應鏈被切斷,將拖延工期、推高成本,並削弱原本預期能帶動產業復甦的投資效益。元大證券南韓分析師李安娜(Anna Lee,音譯)警告,喪失關鍵人力後,現代電池廠2026年上半年量產計畫「幾乎不可能實現」。

知情人士透露,川普任內已有韓企因簽證延宕而難以調派分包商,技術協調被迫延誤。電池產業官員指出,生產線設計專家「無法被取代」,僅有電工或基礎技術支援可由當地人力填補。

彭博報導提到,其他在美設廠的亞洲製造商也因而遇到問題,曾動用海外人力執行特定技術任務,但人數通常是數十人,而非數百人。

南韓媒體News1報導指出,台積電亞利桑那Fab 21廠曾計畫從台灣調派約1000名技術員工,補足近一半人力需求,但遭當地工會強烈反彈,指責搶走美國人就業機會。英特爾在俄亥俄州建設Silicon Heartland半導體園區,也因缺乏熟練技術人力而進度受阻。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7 月報告,美國目前有超過40萬個製造業職缺,隨著嬰兒潮世代退休,未來10年恐有 190萬職位無人填補。問題不只在數量,更在於專業技能缺口:全美有2成工廠因缺乏特定技術人力而無法發揮最大產能。尤其在人工智慧、半導體等尖端產業,美國勞工統計局估算2023至2033年間將額外需要約100萬名數理工(STEM)專業人才。

人力 美國 電池 台積電 英特爾

延伸閱讀

「永遠與台積電合作」英特爾財務長公開表態!郭哲榮:台股今就有可能突破歷史新高

英特爾財務長談展望 會永遠向台積電下單

英特爾財務長:14A製程命運明年揭曉 會「永遠」與台積電合作

宏碁挺英特爾NB處理器 Panther Lake 18A 製程量產能力受矚目

相關新聞

專制聯盟還是權宜合作? 中俄朝領袖同台背後的戰略算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亭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於9月3日在北京閱兵式上同台亮相,引發多國領導人擔憂,認為這可能預示著一場重要...

以色列空襲卡達獵殺哈瑪斯高層創先例 爭議、各國反應一次看

以色列昨天向卡達首都杜哈發動前所未有的空襲,鎖定「哈瑪斯」(Hamas)領導階層,這一行動可能對加薩停火談判及以色列人質...

影/以色列空襲正在卡達的哈瑪斯領導人 川普親口說:「我不高興」

以色列9日空襲卡達首都杜哈,企圖對付正在開會的哈瑪斯領導階層。美國總統川普除了在真實社群發文強調「這不是我做的決定」外,...

南韓派包機赴美接回被拘公民 「驅逐或自願離境」美韓不同調

美國執法單位4日突襲喬治亞州埃拉貝爾市的現代與LG電池工廠,逮捕約300名南韓人,南韓方面正積極爭取讓他們以自願離境方式...

兩國前景堪憂?川普曾密令海豹部隊潛入北韓搞砸 韓媒曝平壤事後大清查

紐約時報5日發布調查報導指出,美國總統川普第一任執政時,美國海軍特種部隊「海豹六隊」(SEAL Team 6)2019年...

查理柯克槍擊案:槍手未落網,美國政治暴力的無解輪迴?

美國著名的保守派意見領袖——查理.柯克(Charlie Kirk)——於9月10日在猶他州的猶他谷大學(UVU)校園巡迴演講時突然遭到槍擊,不幸當場身亡。截至美國當地時間10日晚上,犯案的槍手仍未落網,目前都沒有任何關於槍手身份與作案動機的線索。年僅31歲的柯克,是全美知名的MAGA陣營網紅,素以犀利的辯論聞名,被保守派與川普支持者們奉為「碾壓左派、打倒覺醒」的明星;柯克創辦倡議組織「美國轉折點」(Turning Point USA),也經營多個 Podcast、TikTok等社群平台,每一個平台都有超過上百萬的粉絲群眾,影響力極為廣泛,也是川普重要的盟友之一。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