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盤過熱?網揭「扣掉台積電」真相:拉積行情、資金未回流

台股與美股自4月以來一路創高,台股8日漲52.80點,收在24547.38點。PTT有網友轉貼討論文指出,「只看指數易誤判,若觀察市場寬度、扣除台積電的大盤指數與融資餘額,結構其實沒想像中樂觀。」貼文一出掀起論戰,有人嗆「整天扣來扣去」、「覺得過熱就去空啊」,也有人認同「拉積行情」未退、散戶資金仍未大舉回流,顯示市場情緒分歧。
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寬度指標顯示雖然大盤創高,但站上年線的股票比例未回到年初水準,基礎並不扎實;再觀察「大盤扣除台積電指數」,扣掉權值股影響後並未創高,且位置相對平淡,反映漲勢集中於半導體;至於融資餘額,若扣除ETF後約2,200多億元,仍低於關稅戰前近3,000億元,代表散戶熱度有限、資金未全面歸隊。
一名網友在PTT轉貼新聞並進一步點名兩個重點:其一,「大盤扣台積」尚未突破去年7月的15635點,高檔其實不算全面性榮景;其二,融資餘額未回復到過往高檔,顯示目前並非全民追價。其結論是:指數高不可怕,真正風險在於結構集中,一旦半導體回檔,壓力可能放大。
留言呈現兩大陣營。反對「扣台積」派猛酸:「扣掉漲的今天就跌」、「不買半導體要買三小」、「那乾脆扣掉0050」,也有人直呼「強者恆強,現實就是台積電撐盤」。認同者則稱「拉積行情」明顯、創高卻感受不到普漲,「股版人數少代表還有得上」、「散戶還沒瘋,資金面仍有空間」。亦有理性補充:「指數下跌時,應避開GG以外的中小型弱勢股風險」。
延伸討論聚焦兩點:其一,策略面有網友主張「只買GG就好」,對沖「扣台積」的邏輯;其二,資產配置派則提議留意與半導體連動低的防禦族群,如通信網路、運輸、基礎建設與穩健民生股,用低波動龍頭分散風險。不少人總結:「高點不是終點,關鍵是選股與部位控管」,在結構性分歧下,紀律與產業輪動的掌握,比追問「是否過熱」更重要。
※免責聲明:本文僅為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