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H-1B簽證新規重點一次看!亞洲這國首當其衝 這些名人靠它起家

美國川普政府19日突然簽署行政命令,將H-1B簽證申請費用提高至10萬美元,新規自美東時間21日凌晨起(台灣時間21日12時)生效,立即引發法律與產業界廣泛爭議。
H-1B簽證是什麼?
H-1B簽證於1990年由美國國會立法設立,當時因勞動力短缺,老布希總統簽署法案,強調要吸引「傑出人才」如科學家、工程師與教育者移民美國。
簽證有效期為3年,可再延長3年。期滿若未取得綠卡或轉換其他簽證身分,持有人必須離境。
簽證名額與競爭
國會每年核發約8萬5000張H-1B簽證,其中6萬5000張給首次申請者,另有2萬張保留給在美取得碩博士學位的畢業生,且沒有國別上限。
由於需求極高,簽證採抽籤方式分配。去年政府收到約42萬5000份申請,錄取率僅約5分之1。
爭議與疑慮
專家指出,新規在法律上基礎薄弱,因為簽證制度屬於國會立法範疇。批評者認為,費用驟增缺乏施行細節與準備期,導致雇主與外籍人才陷入混亂。
外界預期此舉將引發法律挑戰,同時也會對美國科技業造成沉重衝擊,並進一步拉大大型企業與中小新創的差距。醫療、科學與生技產業也被點名恐將受害。
新規受災戶?
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數據顯示,H-1B簽證持有人以印度籍為大宗,去年占比達71%,其次是中國籍,占11.7%。因此,這次費用暴增,恐怕使依靠H-1B簽證赴美工作的印度與中國專業人才首當其衝。
根據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統計,截至2025年6月30日,H-1B簽證核准數量排名前3的企業分別是亞馬遜(Amazon)約1萬2000張、印度Tata諮詢服務公司(TCS)約5500張,以及微軟約5200張。其後依序為Meta、蘋果與谷歌,凸顯科技與外包服務產業對外籍專業人才的高度依賴。
名人靠H-1B簽證赴美起家
美國第一夫人梅蘭妮亞1996年以H-1B簽證赴美,當時在紐約從事模特兒工作。她後來於2001年取得綠卡,並於2006年成為美國公民。她的經歷常被用來討論「特殊才能」如何符合H-1B標準,因為她是以模特兒專業身分獲得簽證。
根據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導,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出生於南非,1995年以學生簽證赴美,短暫進入史丹佛大學博士班,但僅兩天就退學創業。他隨後透過H-1B簽證在美國工作,並投入Zip2、PayPal等早期新創,最終創立Tesla與SpaceX。他自己多次公開表示,若沒有H-1B計畫,他與團隊根本不可能在美國建立這些公司。
Instagram共同創辦人克里格(Mike Krieger)出生於巴西,赴美就讀史丹佛大學,取得碩士學位後透過H-1B簽證留在矽谷,曾在即時通訊平台Meebo工作。他與希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共同創辦Instagram,但因H-1B簽證綁定雇主,他在轉換簽證過程中一度陷入困境,差點放棄創業。Instagram最終成功推出,後於2012年被Facebook以10億美元收購。克里格目前是AI公司Anthropic的產品長。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