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通話未提台灣?學者:台灣議題雖屬關鍵 但不急迫

美國總統川普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十九日通話,北京方面釋出的通稿以及美方目前釋出的消息,皆並未提及台灣議題,引發關注。對此,學者分析,雙方通話不會沒有提到台灣,但這次雙方沒有對外釋出觸及台灣的訊息,可能是對文字表述「仍在磋商中」。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向本報表示,中美任何磋商或談判,都不會不提及台灣,層級愈高就愈免不掉。他指出,此次通話,雙方對外透露的訊息,都沒有提及台灣,研判是關於各自立場將以何種雙方可接受的文字表述,仍在磋商中。
黃介正還提到,磋商是否代表「與過去一貫說法有所不同」,或者是「分歧很大」,仍需密切觀察,多方打聽。
至於雙方雖然不會沒有提及台灣,但是否可能現在雙方優先次序是TikTok交易(以及川普在乎的俄烏、習在乎的二戰),台灣議題的重要性在當下雙邊關係裡面有所下降?黃介正認為,台灣從來不是川普視野中的重大議題,攫取商貿利益才是。近來關於美國「國防戰略」優序調整的新聞報導,似乎也可以嗅出川普並不把「抗中」列為首要。
他坦言,「美中關係大方向定下來之前,川普的對台政策,就不容易定下來」。
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登及也認為,川習通話一定有聊到台灣議題,他分析,通話時間比原先規畫的要長一些,說明雙方對若干議題有比較詳細商談的需要,但是台灣議題不可能省略的情況下,應該是各有主張,但也有某種程度的默契,不讓這個議題破壞了川普和習近平各自近期的戰略部署,所以並未占用這個重要會談太多時間。
張登及說,目前中美議題排序更關注關稅貿易談判、芬太尼與TikTok等,台灣議題屬於關鍵但不急迫。同時現階段中美談判正朝向和緩關係去走,不需要強調分歧。
張登及也提到,新華社通稿用字頗為值得玩味,一般慣例會說通話是「坦率、務實、建設性的」,這次卻使用「積極」一詞,用詞力道要再更強一些,凸顯不只是相互了解,且有可能還要往前走。這讓未來雙方「積極」在哪方面值得關注。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