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美濃大峽谷吵什麼?砂石盜採案牽動高雄市長選情 一文看懂始末

高雄市美濃區成功、新吉洋段多處農地及國有地遭盜採土石後回填營建廢棄物,留下至少4大坑洞宛如「大峽谷」。這起涉及非法挖土、廢棄物回填、土地權責與環境復育等多重問題的「美濃大峽谷盜採」爭議,不但牽動司法偵辦,政策落實與制度漏洞,還混雜了藍綠在高雄地方政治的攻防與角力,甚至可能影響2026年的高雄市長選舉。「聯合新聞網」為您整理有關「美濃大峽谷盜採」事件的始末、環境與爭議點、藍綠政治較勁,與後續制度面觀察,帶您快速掌握事件發展。
過去以悠閒田園風光與客家文化聞名的高雄美濃區,是許多民眾假日造訪的熱門休憩地之一,但地形主以丘陵、平原交錯的美濃區,今年夏天被發現有數處的農地,遭人大面積的挖掘。有不法業者在成功和新吉洋段多處農地及國有地,挖出深達6層樓、總面積超過6公頃的大坑洞,被網友挖苦戲稱為「美濃大峽谷」。
其實美濃一帶的盜採砂石問題,早在今年初就已經被發現,高雄市政府陸續在今年3月、6月開罰,但因為大面積坑洞未及時回填,後來高雄出現連續大雨,各處坑洞蓄積雨水,變成一個又一個散發惡臭的死水坑,當地民眾無法忍受,進而向立委陳情,整起事件才逐漸曝光在大眾眼前。而全案經橋頭地檢署偵辦後,9月初陸續聲押13人,其中僅2人遭羈押禁見,其餘多以2至10萬元不等交保。此事件後來還因為有民意代表或其助理有涉入,成為媒體關注焦點。
關於「美濃大峽谷」爭議,檢調目前以「大範圍盜採土石並回填廢棄物」為主要調查方向,但整起案件有3大爭議重點,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包括:
1、非法盜採與廢棄物回填問題
檢調正追查該案是否有未經核准或非法挖掘國土行為,以及挖出的土石去向,還有是否涉及違反廢棄物清理法,觸犯非法廢棄物回填、處理或牟利等問題。
2、土地承租責任畫分與牟利爭議
立委柯志恩日前在會勘高雄美濃農地違法採砂案,一旁市議員朱信強特助石麗君,被民進黨議員踢爆是盜採農地地主,石女隨即被朱信強開除,橋頭地檢署後來將石女、巫姓夫婿及王姓承租人拘提到案,後來依廢棄物清理法,諭知石與巫姓丈夫各以100萬、80萬元交保,王男則聲押禁見。這背後是否存在長期營利的組織在操縱,也成檢調偵辦重點。
3、土地監督與地方行政處置不足
從農地被挖坑、通報、初罰、復原、回填再到持續偷挖,外界也將檢討目光轉向高雄市政府,質疑在行政監理、巡查、回應的速度與效率。尤其高雄市府才喊出要重罰,近日美濃吉洋里成功段前晚列管的坑洞處竟又傳出怪手作業,市府趕緊前往扣車,地主等3人遭裁處共900萬元罰鍰外,並移送法辦。
「美濃大峽谷」砂石盜採爭議案曝光後,馬上成為地方與中央互槓角力的戰場。首先在案件發生初期,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接連批評大樹和山光電及美濃吉洋大峽谷採砂案,不少人解讀,她是衝著有意爭取下屆高雄市長提名的民進黨立委邱議瑩而來。
但柯志恩近日反被民進黨高雄市議員參選人張以理、市議員鄭孟洳等人指控,她與美濃地方人士會勘盜採砂石現場,其中在柯志恩身旁的石麗君,就是盜採砂石集團的共犯。不過出面控訴柯志恩的民進黨高市議員鄭孟洳,也遭指控曾收砂石、廢清業者政治獻金,封她為「砂石小公主」。對此鄭回擊,她未收受非法業者政治獻金,請藍營不要汙名化合法業者。
現在「美濃大峽谷」案偵辦,外界除了持續關注政府與司法的查緝偵辦進度,在藍綠政治角力的觀察上,也有以下觀察點:
1、涉案者身分與利益再檢視
涉案地主石麗君是高雄是當地議員的特助,使得案件除了法律與環保問題外,也被置於政治與利益衝突的高度檢視。
2、藍綠互相指責與議題風向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大動作質疑高雄市府對「美濃大峽谷」砂石盜採案的作為,但卻遭綠營指控,柯志恩與盜採案地主站一起「大翻車」,暗示兩人關係匪淺。而柯陣營回應,指在揭露農地採砂前,市府基本上採最低罰,現在才採最重罰300萬元,檢調也是才開始抓人、扣押器材,反擊綠營重複炒作。
3、市府作為與政策回應效率
高雄市府在事件發生後表示要聯合稽查、監控砂石車、禁止重車進入某些道路、監視器設置等;也有針對提供土地的地主開罰與列管,但這些動作也被外界拿來檢視,是否有效率的及時遏止盜採歪風。不過市府從大樹區光電場遭「鬼剃頭」,到興達電廠的天然氣新機爆炸,再到美濃農地被挖成大峽谷並盜填廢棄物,政府的實際作為,開始受到外界質疑與檢視。
美濃大峽谷農地盜砂案餘波盪漾,藍綠在政治戰場的角力與相互質疑,容易讓外界模糊此案該關注的重點。後續有關土地挖掘監理、砂石流向登錄,有無即時通報與聯合稽查機制;以及檢調對於該案包括金流與承租關係鏈的釐清與究責,應公布完整偵查結果。另外對於受影響的土地,後續的復育討論,如何兼顧環境生態與農業生計,才能在未來減少類似案件發生。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