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好天氣只剩1周! 粉專曝「這時」可能有颱風逼近台灣

Google高雄地圖出現「美濃大峽谷」新地標 網改成他和她的聯名諧音哏

川普盟友柯克遇槍擊身亡 FBI公布嫌疑人影像

獨/美濃大峽谷案爆發後 高雄土資場全面停收營建廢土

高雄市有12家土石資源處理場,僅其中2家可以就地回填處理過的營建餘土,目前掩埋量已經趨近飽和,無法再去化營建廢土。記者徐白櫻/翻攝
高雄市有12家土石資源處理場,僅其中2家可以就地回填處理過的營建餘土,目前掩埋量已經趨近飽和,無法再去化營建廢土。記者徐白櫻/翻攝

美濃大峽谷農地盜砂衍生營造廢棄物流竄問題,近日高雄市府嚴格從源頭嚴格控管土方去化,全市12家土石資源處理場風聲鶴唳,暫停收取營造廢土,多處開挖地基的工地被迫停工,營造業者跳腳四處陳情。土資業者無奈說,「若有足夠公廁怎會想隨地大小便?」近年公共工程及住宅建案多,兩家合法土方填埋場已趨飽和,土方無處可去才在農地流竄,盼政府正視合法填埋場量能不足問題。

市府工務局統計,高雄近6年平均土方產出量446萬立方公尺,高雄土資場共12家,土方暫囤量𝟓𝟏.𝟒萬立方公尺、填埋量𝟑𝟖萬 立方公尺,土資場年處理量𝟏𝟐𝟏𝟕萬公尺。

美濃爆發農地盜採砂石回填廢棄物後,工務局9月8日發函給高市所有營建剩餘土石方業者,要求不得將收受之土石方傾倒至農地,載運土方的車輛要裝配GPS,保留遠端進場控制資料等。12家業者擔心受波及,全部暫停處理土方。

營建業者抱怨,高雄欠缺最終處理場,近日土資場不願意收土方,挖土工程不得不暫停,問題不解決,勢必影響工程進度。

「最近因為怕出事,大家不敢收土方!」高雄市營建剩餘土方資源處理公會理事長林瑞益指出,高雄12家土方處理場之中僅2家可填埋廢土,處理量能有限,再加上2家填埋場幾近飽和狀態,鄰近屏東縣處理場規模太小、機器設備不足,無法協助處理高雄廢土。

林瑞益說,經過處理場選洗的剩土無害無毒,會以產品方式賣給下游找掩埋去處,若無處可去,連帶影響中上游作業。此外,設置填埋場需要經過環評等繁複作業,大約需要4年時間,高雄縣市合併前,土方可用來回填低窪處或魚塭、上方再覆蓋良質土即可,而今政府不斷強調農地必須農用,營建廢土去處產生很大難題,盼市府出面協助覓地、擴大埋填量能。

工務局建管處強調,近6年營建餘土產出尚屬平穩。除填埋外,處理後之營建餘土尚可進行建築基地舖築等再利用,或農地種植使用。

農地 高雄市

延伸閱讀

高雄美濃「大峽谷」違法盜採案 國土署:已增監測頻率

高市府火大了!美濃吉洋「大峽谷」重罰1430萬元

美濃吉洋里「大峽谷」景觀又多一處 而且緊鄰地下水井

農地變廢土場!美濃盜採回填案15人到案、檢方聲押11人持續追查

相關新聞

農地再爆濫倒廢棄物 高市府挨轟裝傻 陳其邁:嚴查嚴辦

繼美濃、大樹的農地與山坡地被盜挖土石濫墾、回填廢棄物後,高雄市大寮區及美濃區溪埔寮昨也傳出農地遭傾倒、回填營建廢棄物,案...

冷眼集/農地再爆濫倒廢棄物 高市府治理失靈?選擇失明?

高雄美濃、大樹、大寮等國土破壞事件最近連環爆,從盜採砂石、非法掩埋,到山林遭大面積濫墾「剃光頭」,每件都怵目驚心,高市府...

Google高雄地圖出現「美濃大峽谷」新地標 網改成他和她的聯名諧音哏

高雄市美濃吉洋地區接連爆發盜採砂石遺留的巨大坑洞,引發外界撻伐聲浪,近日有網友在Google高雄地圖上標出「美濃大峽谷」...

「密集巡查」高市府拍防美濃農地盜採砂石影片 她酸:以前都在睡覺?

高雄美濃區成功和新吉洋段多處農地和國有地遭盜採土石後回填營建廢棄物,留下至少4大坑洞宛如「大峽谷」,引發外界譁然;高市府...

【總編開箱】火光與荒原 當高雄只剩市長的震怒

從電廠爆炸到良田變廢田,南台灣的核心城市––高雄,這片土地近來頗不平靜。興達電廠的驚天一爆,使得附近居民在夜裡驚醒,寢食難安。高雄市農地近月來更是災難頻傳,從大樹光電場引發山林開發爭議;美濃吉洋里1公頃農地遭盜採砂石留下20公尺深的「人工湖」;大樹山區「光頭山」疑似回填廢棄物;再到鳳山良田遭人深夜傾倒廢棄物而寸草不生。大卡車日夜進出,高雄的農地正被一步步掏空、蠶食,變成財團與不肖業者的提款機。這一切不是孤立事件,曝露高雄市政府的監督失靈。

圖解高雄驚悚坑洞現場 濫倒濫挖集中這3區

繼美濃、大樹的農地與山坡地被盜挖土石濫墾、回填廢棄物後,高雄市大寮區及美濃區溪埔寮11日也傳出農地遭傾倒、回填營建廢棄物,案件連環爆,市長陳其邁強調會嚴查嚴辦,防止類似事件重演。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