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商務部長:將與台灣達成重大貿易協議

CPI數據無礙Fed降息 美股三大指數齊創新高、道瓊首登4萬6000點

財劃法爭議 賴總統:屠刀不在綠手上

賴清德總統昨天前往新竹參加新埔褒忠義民祭大典,會前受訪列舉在野修法鑄成大錯的原因,並表示屠刀一直都不在民進黨的手上。記者季相儒/攝影
賴清德總統昨天前往新竹參加新埔褒忠義民祭大典,會前受訪列舉在野修法鑄成大錯的原因,並表示屠刀一直都不在民進黨的手上。記者季相儒/攝影

台中市長盧秀燕等十五縣市首長日前聯合呼籲中央放下屠刀,賴清德總統昨天說,「屠刀不在民進黨手上」,之所以鑄成大錯,一方面藍營縣市長有地方包圍中央的心態,加上國會在野黨過半,完全不接受行政院提醒,也拒絕行政院所提出的覆議案才造成。行政院長卓榮泰明邀地方政府共商解方。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林寬裕表示,希望賴政府是真正在找解方,而不是找對抗的藉口。南投縣長許淑華也感嘆說,卓揆箝制地方財源,又在背後捅刀。

賴總統昨出席新埔褒忠義民祭受訪時表示,新版財劃法不僅公式不當,有三百多億沒辦法分配,還造成水平分配不均,特別是南部縣市分配的比較少,對台灣均衡發展有負面影響;其次造成垂直分配不公,新版把營業稅全歸地方,中央政府編列明年度預算時,不得不舉債三千多億。

賴總統說,事權也沒有統一,所以可以清楚看出來,屠刀一直都不在民進黨的手上。

新竹縣長楊文科當場對賴總統喊話,「我認為修財劃法是正確的」,賴總統過去當市長時也主張修法,重點要修得合宜、公平,需要大家的智慧,希望中央能與地方好好討論。

卓榮泰表示,政院當初覆議理由書都寫得清楚,若立法院二月按照政院覆議內容充分討論,就不會把問題留到今天。

卓榮泰說,前天有十五位縣市首長舉行記者會,原以為要提合理解方,卻稱要地方包圍中央、要中央放下屠刀,「但屠刀就在覆議理由書裡」;他說,政府不是要追究責任,錯誤已發生,解鈴還須繫鈴人,盼明天會議能開誠布公,敞開心胸解決錯誤,讓未來財劃法能有合理討論。

周六座談於行政院舉辦,以生活圈畫分梯次,上午為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新竹縣市、高雄市、屏東縣、金門縣、連江縣和澎湖縣;下午為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市、台南市、宜蘭縣、花蓮縣和台東縣。

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財劃法削弱中央調節財政盈虛能力,也擴大城鄉差距,水平公式瑕疵也導致統籌分配稅款有無法分配餘額,期盼有通盤檢討修正的機會。

至於財劃法再修正是否列為行政院本會期優先法案,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指出,待明天與地方討論後再決定。

國民黨副發言人康晉瑜說,財劃法修法討論了廿五年,連賴總統擔任台南市長和行政院長時也高喊修正財劃法。修法是朝野共識,過程若有些許瑕疵,理應由行政院和財政部提出相應版本,以修正公式計算,如今賴政府兩手一攤,以政治口水杯葛阻撓,賴總統口中的「休養生息」聽來只是口號。

台中市長盧秀燕(左三)前天號召藍白十四縣市首長,呼籲中央「放下屠刀」,以公開透明方式分配補助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中市長盧秀燕(左三)前天號召藍白十四縣市首長,呼籲中央「放下屠刀」,以公開透明方式分配補助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劃法 卓榮泰 楊文科 賴清德 盧秀燕

延伸閱讀

新財劃法短少縣市統籌款? 王鴻薇公布財政部資料:綠側翼造謠

政院拍板!卓榮泰稱「公布1個月內普發現金」 5大領取方式曝光

【重磅快評】柯總召廢了清德宗御詔 大罷免責任別提了

影/財劃法爭議 卓榮泰將邀22縣市首長開會:解鈴還須繫鈴人

相關新聞

財劃法爭議 賴總統:屠刀不在綠手上

台中市長盧秀燕等十五縣市首長日前聯合呼籲中央放下屠刀,賴清德總統昨天說,「屠刀不在民進黨手上」,之所以鑄成大錯,一方面藍...

冷眼集/未談先開戰 屠刀就在賴總統手上

大罷免後,賴清德總統才剛說台灣社會要好好休養生息,言猶在耳,昨天卻馬上變了一張臉,對在野黨疾言厲色,將財劃法出現修法誤差...

一般性補助款 在野拚立法規範

中央統籌分配稅款與補助款爭議未解,國民黨立委賴士葆昨在黨團記者會表示,新版財劃法有部分瑕疵,將修正分母計算錯誤的離島計算...

財劃法爭議延燒 綠:罪魁禍首是藍白修惡法

財劃法分配爭議延燒,藍綠各執一詞。國民黨批評賴清德總統不接受修法,就是想集錢又集權,緊握屠刀迄今不放的,恰是賴總統自己。...

地方轟中央箝制財源 一刀刀凌遲

賴清德總統昨稱財劃法「屠刀一直不在民進黨手上」,且行政院長卓榮泰聲稱問題出在地方,邀縣市長明天討論。北市府回應,屠刀一直...

新財劃法爭議延燒 桃園堅持公式沒問題?副市長親上「數學課」解惑

新版財劃法爭議不斷,各界多批評公式有誤,但桃園市長張善政及副市長王明鉅皆多次表示公式無誤,引發外界好奇。王明鉅今晚接受本...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