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Fed篤定降息…那指締新高 史指創8月來最佳單周表現

北市公館圓環昨晚11時35分封閉走進歷史 工程車進入填平地下道

8月全國被詐73億較去年同期下降 警籲防詐團普發現金一萬元陷阱

刑事警察局今天舉行打詐儀表板說明記者會,今年8月的詐騙件數及財損金額,相較去年8月已有下降,但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仍須警戒,另外政府即將實施「普發一萬元」,刑事局已結合各警察機關組成打擊「普發現金1萬元」詐欺專案小組,主動蒐報相關詐騙簡訊、社群媒體帳號、廣告、偽冒網站等資訊。

刑事局指出,今年8月全國平均每天受理詐騙案件493件、每天財損2億3705萬餘元,較去年8月(685件、4億4609萬餘元)分別下降28%與47%。整體詐欺趨勢已有初步下降。

8月詐欺手法受理數前3名分別是網路購物詐騙,占22.4%居首;其次是假投資詐騙占13.98%;最後是假交友投資詐財詐騙占8.08%。但以財損金額來看,假投資詐騙仍最嚴重,占比高達47.16%,財損金額達34億6千多萬元。

其次是假交友投資詐騙占19.41%,財損金額為14億2千多萬元;最後是假檢警詐騙占13.03%,財損金額2億3千多萬元。

政府將編列特別預算執行「普發現金」措施,目前尚未有民眾報案遭「普發現金1萬元」名義詐騙,但7月12日曾接獲檢舉假冒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發送「普發現金1萬元」的釣魚簡訊,刑事局循線查獲發送簡訊的假基地台設備。

面對普發一萬政策可能帶來的詐騙陷阱,刑事局提醒3種手法:

一、假檢警詐騙:以郵局通知有人冒領「普發1萬元」為開場,隨即將電話轉接至假警察或檢察官,聲稱被害人涉及洗錢或重大刑案,進而要求交付提款卡、存摺、OTP簡訊密碼,甚至以面交方式繳交大額現金。歹徒刻意宣稱偵查不公開,阻斷被害人向他人查證。

二、騙取金融帳戶詐騙:假稱協助「普發1萬元」登記或代領,要求被害人寄送提款卡與密碼,或借用帳戶進行金流操作。帳戶淪為詐團人頭帳戶或洗錢工具,受害人不僅蒙受財損,更可能被列為警示帳戶,衍生信用與法律責任風險。

三、釣魚簡訊(惡意連結)詐騙:詐騙集團常假冒政府機構名義發送簡訊或連結,以「普發現金1萬元」、「立即登記」等字眼誘導民眾點擊,藉機竊取個資與金融資訊。

刑事局強調政府不會發送簡訊或電子郵件通知領取登入,不會要求至ATM或網銀操作轉帳,民眾應牢記不點擊、不填輸、不匯款、不轉傳,一切以官方資訊為準。

刑事局警官舉行打詐記者會,由左至右:預防科科長莊明雄、副局長陳世煌、局長周幼偉、詐防中心主任張文源、詐防中心科長徐子哲。記者廖炳棋/翻攝
刑事局警官舉行打詐記者會,由左至右:預防科科長莊明雄、副局長陳世煌、局長周幼偉、詐防中心主任張文源、詐防中心科長徐子哲。記者廖炳棋/翻攝

帳戶 發現金 詐騙集團 普發一萬 普發現金

延伸閱讀

「普發一萬」遭詐騙集團鎖定!假意協助登記領取 受害者恐淪人頭戶

前妻恐涉詐通報165監控帳戶 銀行員竟洩漏這消息遭判刑

半年洗錢30億!檢警抄跨境博弈洗錢水房 2首腦聲押

詐團「花2元就能查公務車」躲警查緝 公路局急改服務網漏洞

相關新聞

母遭詐400萬 女兒趴引擎蓋堵車手

台中市太平區6旬邱姓婦人遭詐騙投資虛擬貨幣,損失逾400萬元,邱的女兒、女婿等家人不甘邱婦被騙,前晚誘騙37歲吳姓車手出...

她收款百萬落網辯稱找工作誤成車手 檢方交保又再犯 被判重刑

黃姓女子在臉書看到求才廣告,對方告訴她是「外送跑腿工作」,每取款一次可領3000元,她在去年12月依「公司」指示前往收款...

四海幫及中古車商勾結詐團誘騙被詐民眾抵押不動產申貸 16人被騙7千萬

新北市46歲周姓男子身背詐欺、偽造有價證券等6條通緝罪名,他透過四海幫海青堂吳姓副堂主,共同與柬埔寨詐騙機房合作,機房將...

北市40歲女在交友軟體「認識老公」 才聊一個多月就被騙353萬

台北市鄧姓女子在交友軟體結識男網友,卻陷入假交友真詐騙陷阱,不敵對方一個多月以來,天天傳訊息噓寒問暖,更互以「老公、老婆...

8月全國被詐73億較去年同期下降 警籲防詐團普發現金一萬元陷阱

刑事警察局今天舉行打詐儀表板說明記者會,今年8月的詐騙件數及財損金額,相較去年8月已有下降,但詐騙手法不斷翻新仍須警戒,...

稱買150萬減肥食品成功減重獲800萬獎勵 婦人險被騙光積蓄

苗栗縣苑裡地區9日發生一起離譜詐騙案件,一名75歲柳姓婦人在網路社群路平台看到廣告,宣稱只要購買價值150萬元的減肥食品...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