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三立前副總兒涉下藥性侵江祖平 龔益霆1個半小時辦保「步出北檢」

美學者批台灣搞壞美中關係!籲川普與陸達成協議 撤走駐台教官和武器

美國智庫專家卡瓦納建議,川普政府避免捲入台海戰爭的最佳做法,是大膽尋求與中國達成協議,縮減美國在區域內的防務部署來恢復台海平衡。圖為美國總統川普9月5日在白宮。法新社
美國智庫專家卡瓦納建議,川普政府避免捲入台海戰爭的最佳做法,是大膽尋求與中國達成協議,縮減美國在區域內的防務部署來恢復台海平衡。圖為美國總統川普9月5日在白宮。法新社

紐約時報15日發表華府智庫「國防重點」軍事分析主任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文章指出,美中關係因台灣問題持續惡化,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更接近衝突臨界點,但眼下無解的局面實則可解套。卡瓦納主張,美國總統川普應大膽與中國大陸達成協議,縮減在區域內的軍事部署,並且明確告訴台灣,美方的軍事支援既非保證、也非無限。

國防重點(Defense Priorities)素來傾向限縮美國防務政策。卡瓦納描述,過去十年,台灣的抗拒引發北京恫嚇,進而促使華府強化對台灣的支持,往復循環使台灣越發成為美中衝突核心。但這並非必然發展,不按牌理出牌的川普或許正好能逆轉局勢。

卡瓦納主張,川普政府避免捲入戰爭的最佳做法,是大膽尋求與中國達成一項新協議:縮減美國在區域內的防務部署來恢復台海平衡,並明確告訴台灣,美國不保證一定提供軍事支援,即使提供,也有範圍與限度,不是無止境的。

該文指出,類似作法曾經奏效,且讓各方受益。文中回顧台灣自1949年來一直是美中關係的敏感焦點。1970年代,美中達成妥協:美國承認北京並避免支持台獨,同時維持對台軍售,戰略模糊策略促成區域穩定與繁榮。

但自2016年蔡英文總統上台後,北京加大施壓,川普打破慣例與台灣互動也激怒中國。拜登任內多次公開承諾出兵護台,並在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引發中國軍事嚇阻升級,使局勢惡化。

卡瓦納認為,川普第二任迄今對挑釁北京保持謹慎,但她建議川普須更進一步,「包括強力重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重新施加美台外交限制,並阻止國會與國務院推動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組織。」

卡瓦納寫道,川普政府也可撤走駐台美軍教官,以及撤走區域內具嚇阻力但挑釁中國的武器系統。

另一方面,川普也應要求中國對等回應,如承諾無統一時程、不訴諸武力,並縮減網路戰、軍事威脅與對台制裁。卡瓦納認為北京或許會接受,因奪台代價高昂、勝算難定,失敗恐有損中共正當性,加上軍隊腐敗與經濟放緩,使中國難以承受長期戰爭。

卡瓦納認為,儘管川普與北京達成協議在政治上風險極高,但川普能讓國會、共和黨乖乖就範,而且也無需再考慮連任。

卡瓦納強調,這並非要拋棄台灣,而是降低台灣在美中關係中的核心地位。他認為,台灣在民主意義與半導體上確實對美國來說有價值,但不足以讓美國對中國開戰。中國軍力強大且擁有核武,反觀美國軍力超分散,難以承受對中衝突。

卡瓦納描述,台灣一直是影響美中持續不穩定的重要因素,現任賴清德總統上任後對中國採取更對抗的態勢。「但是台北必須明白,美國未必會出手相助,應避免激怒北京。從長遠看,這或許才是守護台灣自由的最佳方式。」

關稅 川普

延伸閱讀

川普移民政策 強碰經濟就轉彎 尤其涉及對移民勞工高度仰賴產業

川普禁19國公民來美 影響5700學生學者

路透:川普將四度延長TikTok寬限期 暫緩不賣就禁

川普將赴英國是訪問 兩國將簽署協議發展核能

相關新聞

川普:美中最新經貿會談超順利 周五和習近平通話

對美中在西班牙馬德里的最新1輪關稅與經貿會談,美國總統川普15日在自創社群媒體「真實社群」寫道,美中在歐洲的這次重大貿易...

英、美關稅協議是否勝過歐盟?這四類商品表明 勝負還不好說

美國總統川普的高關稅震驚全世界時,英國迅速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讓多數輸美產品關稅鎖定在10%,同時保護關鍵產業。隨著其他...

美中就TikTok達成框架 貝森特:為了轉換所有權

路透15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當天說,美國和中國大陸已就短影音應用程式TikTok達成一項框架協議,作為當天結束的更...

貝森特:川習19日將對話 中美就TikTok達框架協議

中美結束在西班牙馬德里第二天的經貿會談,路透指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稱,談判重點聚焦Tik...

貝森特:美中就TikTok達成框架 川習19日將對話

路透和法新社15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葛里爾正離開西班牙馬德里的美中談判會場。貝森特說,已就短影音平台Ti...

川普關稅讓跨大西洋威士忌廠團結一心 關鍵在這個環節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政府對蘇格蘭威士忌加徵關稅,並未替美國威士忌製造商創造競爭優勢,因為大西洋兩岸的威士忌產業關係密切,關...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