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秀肌肉 4大突破看中國戰力驚人飛躍

九三閱兵開始前,「聽說這次閱兵會有很多新裝備,大家不認識的都可以問我」;閱兵結束後,「不能啥都問我,我有權保持沉默」。人民日報說出了許多軍事迷的心聲:「從軍迷到『軍盲』,一場閱兵就夠了。」
中國9月3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閱兵儀式,引發全球關注,尤其這次閱兵中,23個裝備方隊按照實戰化聯合編組駛過天安門,多種新式裝備、國之重器首次公開亮相。官媒央視旗下微信公眾號「玉淵譚天」邀請軍事專家詳細解析了九三閱兵的四個最大突破,凸顯十年來,中國軍力建設的驚人飛躍。
1.打擊範圍 覆蓋全球
據大公報引述「玉淵譚天」報導指出,在時長70分鐘的閱兵儀式中,「東風5C」接受檢閱時的介紹詞「打擊範圍覆蓋全球」。專家指出,赤道周長約4萬公里,「覆蓋全球」並非指射程要達到2萬公里以上,而是指能夠打擊到地球上絕大多數具有戰略價值的目標區域。從洲際導彈角度來講,擁有洲際導彈的國家大多集中在北半球,因此射程在1.2萬公里以上就會被稱為「具備全球打擊能力」。
今年6月,媒體公開報導了「東風5」洲際導彈的最大射程是1.2萬公里,可見「東風5」已經具備了「打擊全球能力」,其改進型「東風5A」、「東風5B」更是如此。
軍事專家蘭順正表示,此次閱兵特地提「全球」,意味著參數的變化,這不單單是性能上的突破,而且顯示「東風5C」的飛行路線可以避開反導系統的重點防禦區,從而令一些國家在特定路線上的反導部署投入,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此外,「東風5C」另一個更重要描述是「全時戒備,有效威懾」,這表明了中國的液體洲際戰略核導彈已經擁有全時段不間斷的長期值班能力,是導彈戰略威懾能力質的飛躍。
2.三位一體 威懾升級
和2019年閱兵不同,這次的核導彈群並沒有按照型號來畫分方隊,直接以「第一方隊」、「第二方隊」接受檢閱。核導彈第一方隊包括「驚雷1」空基遠程導彈、「巨浪3」潛射洲際導彈、「東風61」陸基洲際導彈、「東風31」新型陸基洲際導彈,是中國首次集中展示陸、海、空基「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有兩個重要意義。
一是,補足了此前在空基上的短板。「三位一體」中,陸基和海基的戰略威懾「開弓沒有回頭箭」,但空基更為靈活,可以利用飛機起飛與到達指定地點之間的時間間隔,體現威懾「具象化」;同時,「驚雷1」空基遠程導彈出現後,飛機的作戰半徑+加油機+「驚雷」的威懾範圍進一步擴大,「三位一體」威懾能力得以升級。
二是,海基生存能力的極大提升。2019年閱兵,「巨浪2」出場是叫「潛射遠程彈道導彈」,而「巨浪3」叫做「潛射洲際導彈」。「遠程」變「洲際」,意味著「巨浪3」的射程至少在8000公里以上,令核潛艇不需要潛出太多距離,就可以對目標產生戰略威懾作用,這也增強了核潛艇的生存能力。
3.忠誠僚機 協同作戰
刷爆全網的還有「忠誠僚機」(Loyal Wingman)。專家指出,這個最早由美軍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具備高度自主作戰能力的無人戰機。2016年,美軍就在探討「忠誠僚機」計畫,但受限於技術、成本等各種問題,尚未運用於實戰。而此次閱兵中,中國空軍多款新型「忠誠僚機」驚豓亮相。
同樣備受矚目的是戰鬥機「威龍」殲20S。殲20S具有串列雙座座艙,增加的後座飛行員可以指揮無人機群,從而實現有人/無人機協同作戰。
蘭順正表示,「忠誠僚機」聽從有人機的指揮,隨時為有人機提供幫助,這極大豐富了空中作戰的可能性。從某種程度上說,解放軍在空戰領域,已經邁向了新的時代。
4.航母戰力 大幅提升
這次閱兵,航母無法參閱,但閱兵中出現的殲15DH、殲15DT、殲35和殲15T等4型戰機組成艦載機梯隊,「D」是電子戰,「H」是「滑躍型」,「T」是「彈射型」。中國三艘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都是滑躍起飛,福建艦是電磁彈射起飛。而「T」,既可上福建艦,也可上遼寧艦和山東艦。這幾款戰機的基本款殲15,是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首型艦載多用途戰鬥機。
航母的一大作戰任務,就是在局部海域奪取制空權,因此,相較於基礎款,改進型都更加強調其「進攻」的屬性。
借助電磁彈射,殲15T能以最大起飛重量起飛,載彈量增加,火力打擊能力大大增強。殲15DH安裝了專用電子戰吊艙,具備強大的電子戰能力。在閱兵中出現的空警600預警機也會上艦;空警600支持彈射起飛,適合福建艦。固定翼預警機能大大提高攔截效率,意味著航母作戰能力會實現新的突破。
另外,九三閱兵儀式上,兩輛閱兵車的車牌號分別是「1945」和「2025」。這一幕,全網刷屏,網民們紛紛表示,這不是簡單的數字,更是穿越時空的對話,「英雄一直都在,這盛世,他們一定看得到」。
1945,是中國人民贏得抗戰勝利的節點,這個數字提醒世人:今天的中國和平,是用無數先烈鮮血換來的寶貴成果。而車牌「2025」,作為「十四五」規畫的收官之年,2025年將是中國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重要節點。
而車牌號1945的檢閱車立麥前是空著的,意涵讓人淚目。據湖北日報,它不是「空車」,而是一輛滿載先烈的檢閱車,是對無數無名英烈的深切緬懷,告訴80年前犧牲的英烈們:這盛世如您所願。
●4個關鍵詞 看懂空中受閱戰機梯隊
閱兵儀式上,120餘架戰機組成9個空中受閱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其中有多款是首度亮相的新戰機、新戰術,看得中外媒體和參觀民眾目不轉睛。此次參與閱兵的空中梯隊,呈現新機型多、體系聯合、代表性強、宣示主題四大特點。
1.新機型多
據新華社報導,此次空中梯隊29型裝備中有多型屬於首次公開亮相,且多為新機型,加之海軍在艦載反潛直升機的研究應用,表明中國海軍初步建成核心艦載機體系,配齊了「航母五件套」。除空警500A、空警600兩型預警機,同時亮相的還有殲15T艦載戰鬥機、殲15DH和殲15DT艦載電子戰飛機及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隱身艦載戰鬥機殲35。
在殲擊機梯隊,殲16D、殲35A、殲20A和殲20S等4型戰機集中首次受閱。殲35A飛機是中國自主研製的新型隱身戰鬥機,殲20S是中國自主研發的新型隱身雙座多用途戰鬥機,中國首型隱身戰機殲20升級版殲20A也出現在公眾面前。
「空軍、海軍隱身戰機的集中亮相,為隱身戰機在我軍聯合空中力量體系中的骨幹位置提供更有力支撐」,軍事專家王明志表示。運9反潛巡邏機、運9電子偵察機、運9雷達干擾機作為海軍、空軍新型特種支援力量集體亮相,多型特種飛機的列裝,大幅提升了中國軍隊海空偵察、巡邏監視、電磁制壓能力。
2.體系聯合
體系聯合是一種理念。這次閱兵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入新征程後的首次閱兵。空中梯隊指揮員表示,未來戰爭不再是單一武器裝備的「矛利盾堅」之爭,而是作戰體系效能的比拚;透過閱兵我們可以看到一支軍隊所選擇的體系聯合理念,這考驗的是認知層面的差別。
本次閱兵,空中受閱梯隊以作戰體系編成,預警指揮機、特種機、運輸機等梯隊分別代表預警指揮、特種支援、戰略投送、對面打擊、遠域懾阻、電磁制壓、制空制海等多域作戰力量。空中梯隊指揮員說:「空中受閱梯隊的編成方式充分展示了在先進理念的引導下,我軍聯合作戰空中力量已經形成了有核心、有尖刀、有支撐的體系結構。」
體系聯合也是一種能力。多型混編是這次空中受閱梯隊非常鮮明的特點之一,比如預警指揮機、特種機、殲擊機、艦載機等梯隊都編有四種及以上機型。來自不同戰區、不同軍種梯隊隊員已能達到米秒級的協同,聯合作戰素養進一步提升。
3.代表性強
這次閱兵中,受閱隊員代表性強,如駕駛殲35A受閱的飛行員來自曾被授予「空軍第一師」稱號的空軍航空兵某旅。其他梯隊來自英雄部隊的人也有很多:李偉杰、魏星、沈可,來自空軍「神威大隊」,三人曾三次摘得「金飛鏢」;任朔,來自空軍「夏北浩模範機務中隊」,是空軍首批保障殲20的機務人員;尤杰,來自被授予「空中輕騎兵」榮譽稱號的陸軍某空突旅,曾改裝過7型直升機。
這次閱兵,很多受閱部隊的前身都歷經過戰火考驗。作為海軍組建的第一支艦載航空兵旅,海軍航空兵某旅見證了航母事業發展的很多歷史時刻。參加首次雙航母編隊演練的苑明正,這一次駕駛著殲15DH在艦載機梯隊以長機飛行員身分受閱。
在受閱飛行員群體中,「朝氣蓬勃」是另一個突出的特點。當前,愈來愈多的「90後」、「00後」飛行員出現在閱兵場上。生於1994年的袁野,飛行時長已超過1700小時,2018年畢業的他,僅用四年時間就成長為飛行教官。今年閱兵,是袁野第一次駕機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他駕駛著殲16戰機為海軍特種機護航伴飛。
4.宣示主題
為凸顯這次閱兵的主題,空中受閱梯隊進行了創新設計。空中護旗梯隊的三架直升機分別懸掛黨旗、五星旗、軍旗,在六架直升機護衛下飛過天安門廣場,寓意旗幟引領方向、凝聚力量。直升機匯成巨大「80」字樣,彰顯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機上懸掛的「正義必勝」、「和平必勝」、「人民必勝」條幅,宣示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人民軍隊捍衛和平的堅定決心。
空中護旗梯隊飛行員張千洋說:「我們中華民族曾遭受侵略、飽受戰火之苦,有了先輩們的巨大犧牲和艱苦奮鬥才有這盛世中華。我們新時代的中國軍人,要讓世界看到我們維護和平的決心、實力。」
教練機梯隊彰顯了中國空軍飛行人才培養向「精飛能戰」加速轉型。7架殲10系列表演機畫出紅、黃、藍三色14道彩煙,將現場氛圍推向高潮。八一飛行表演隊飛行員張曉光說:「14道彩煙寓意著中華民族14年可歌可泣的抗戰歷程,象徵著14億多中國人民奔向強國復興的光明前景。」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